吴远豪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动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让学生将学习视作心理上的真正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教学
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了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很难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想象、实践、探究,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一)創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
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教师要完全转变自己的角色
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数学老师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即把自己当成了主角,把学生看成是配角。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也不甘于只是听,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转换角色,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不要怕掉了你老师的身价。有一个老师,他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让给学生去探讨,与学生们做朋友,学生可以和他为了某个数学题而争执,他鼓励学生与他争执。持老式教学法的老师一定会以为这个老师掉价了,其实不然,这个老师反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们尊重老师的平易近人,尊重老师的虚怀若谷,当争执的结果证明是学生错了的时候,学生更是感叹老师的学富五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转换角色了,除了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外,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角色的转换,营造出了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和谐”的背景下,学生们都愿意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表现在教学活动中,那就是主动地去探讨,主动发言,多角度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综合能力也就能发展了!
三、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表现出对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事物都具有求知欲,但是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小学生难以聚精会神地进行思考。因此,要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于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学习,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进行学习。要使学生融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当中来学习数学,情境教学能够较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其成为以往所获取知识与新获取知识的交汇点。例如,笔者在教授“三十以内进位加法”时,就精心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森林动物幼儿园当中,小动物们在学习数学,熊猫老师宣布:小动物们,今天来进行数学做题比赛,哪一个小动物完全做对了数学题,就能够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同学们是否也想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呢?”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此就较好地融入教学情境,教师可让学生解答十以内加法习题,最后教师经过评比,宣布完全做对了数学题的学生获得“做题小能手”的荣誉奖状,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森林动物幼儿园的操场上有8个小动物,教室里6个小动物,熊猫老师问小猪:两个地方合计有多少小动物?同学们能帮助小猪计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吗?应该列出什么样的算式?怎么样才能进行快速的计算?学生通过思考,写出了计算的算式,并讨论出“凑十法”来进行快速计算。
四、彰显学生主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避免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思考、质疑、回答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教学相长的课堂活动。那么,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知识水平各有差异,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呢?首先,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能够解答。当然,如果学生单独解答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合作解答。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提问、讲解的时候要关注各个层次学习信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层次,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注重讲解本题,还要注重引导知识的迁移和类型题目的辨析。最后,教师要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注重更新学生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多创造互动性、合作性、交流性强的课堂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目标。不仅要有总的学习目标,而且还要有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当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反馈,即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这对于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上这堂辅导课前,就学生学习的目标先做些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会更有利于此课的开展,达到更好的辅导效果。
参考文献:
[1]齐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67
[2]徐怀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