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
一、促整合,读写交融保双赢
所谓读写结合,指的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将诵读、写作、语文思维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以极大地活跃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思维,避免传统文言文学习“读”“写”脱节情况的发生。读写结合分别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的感官造成适宜刺激,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文言文产生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学习必修二的《阿房宫赋》时,老师可以针对本篇文言文的特点将读写结合的策略在课程讲述中应用于课堂中,以保障学生阅读、书写、思考的共赢。读与写的完美结合,可以在这篇文章的讲述中得到最好的体现。读写结合与传统单纯的诵读和书写的最本质区别是前者注重在文言文教学中将两者进行整合,而不是孤立和片面地将两者割裂开来。授课教师在对本文进行讲述时,在第一遍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就能与书写和思考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的同时也在理解和思考,以加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首句中的“毕”“ 一”“ 兀”“ 出”,四字用在此处,十分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分析两句的句式结构又极为相似。学生结合着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句式的特点可以将本句准确地翻译出来,“毕” 翻译为覆灭和消失,“一”翻译为归一、统一,“兀”翻译为变得光秃秃,“出”翻译为显现,出现。
通过对文章重点词义的解析来达到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将读写结合的课堂策略巧妙应用于课堂教学,将使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对文言文学习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在诵读的同时进行关键词义的解析并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的习惯。
二、助理解,学思并重增效率
读写结合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可以帮助学生在读写的交融中多层次对文章进行理解和解析。读写结合注重学习和思考的共同发展,帮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进行理性学习,最终达到高效学习文言知识的良好效果。读写结合在文言文学习时注重对文章的翻译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而不是传统文言文学习时的“囫囵吞枣”,只注重每天诵读和默写的形式,而缺少学生自主地深层次思考。
例如,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讲述,可以将读写结合的课堂策略巧妙的应用于课程讲述,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助思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地去理解烛之武的策略和计谋。在对文章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烛之武的说服秦王的关键步骤进行课堂板书,以促进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结合着老师的板书、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烛之武分别从大国外交的角度对秦国攻打郑国的利弊进行分析,又利用以前晋国对秦国的“言而无信”引起秦伯对晋国的反感,最后对秦国以利相诱,最终用糖衣炮弹将秦国“击退”,得以成就历史上的又一经典。
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对主人公的谋略进行细致分析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增加学生学习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的效率。
三、提能力,以读带写促养成
高中生文言能力的提高靠的是每天学习的点滴积累,文言文是一种文体,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习的特点就是要在学习中注重多读、多写、多积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文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对文言范文进行诵读以培养文言文语感。良好文言语感的培养对学生文言文解题来说至关重要,许多文言用法可以通过良好的语感较轻松地解答出来。
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时,可以在老师读写结合的授课策略中通过诵读和书写的有机融合,将文章的重点脉络和知识要点“一网打尽”。例如在对第一句“固其根本”和第二句“欲流之远者”进行剖析时,如有较为坚实的文言语感基础,则可以较为轻易的分析出两句中的“固”和“远”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分别翻译为:使根稳固,使水流的更长远些。通过诵读与书写的高效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敦促学生及时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透彻解析,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将读与写、写与思通过老师应用的课堂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读写结合的良好应用,使学生在该课堂策略中切实提高自己的文言分析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文言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的课堂新策略具有促整合,读写交融保双赢;助理解,学思并重增效率;提能力,以读带写促养成等众多优势,对高中生提高文言文试题解答能力意义重大。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