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适宜指导的策略研究

2015-08-07 12:25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幼儿园311243
学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评价

许 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幼儿园 311243)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学习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佳手段,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和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玩的区域与内容,自己寻找规律及决定与同伴的合作方式,大班幼儿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操作、解决问题。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主体,但仍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以下问题。

(一)关注度不够,指导随意性大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如孩子正专心地在区域创作吹画时,教师附下身问:“你吹的是什么呀”,会打断孩子的自由活动,看似是教师的关心实则是随意介入指导。

(二)鼓励性不够,存在消极指导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的幼儿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需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教师如果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孩子将会有挫折感,容易气妥,甚至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三)互动性不够,缺乏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不少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反而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教师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的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殊。”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研究实践

(一)情感激发导引,适当互动

1.情绪感染,师幼互动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为教师实施情绪指导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状态来吸引幼儿、影响幼儿,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引导他们参与活动的目的。如有一次大班在表演区活动中,有两位孩子心不在焉地在敲打乐器,教师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说:“咦!原来今天你们两个在搞音乐会啊!我是你们的忠实粉丝,我能参加你们的音乐会吗?”教师这么一说,两位小朋友像充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表演区中有模有样地敲打着,教师的欢快情绪感染到了他们。

教师持一种信任、支持的态度,孩子就会感到安全、自在,进而使情绪和行动更加稳定,若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激发和鼓励,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动机,从而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设疑切入,激活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以启发性的提问,将活动引向深入”如在一次大班的科学区活动中,有两个小朋友在玩万花筒,两人边看边玩边争论,这时我问:“为什么万花筒里的花纹在不断变化,而且从不会重复?”问题一提出,不仅激活了这两个孩子的思维,也促旁边的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这一设疑,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激活了孩子们思维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同伴交流,生生合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区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能增加孩子与同伴的合作频率,能激起孩子更大的活动兴趣。如一次在建构区,教师和两个孩子一同搭建城堡,孩子主动分工合作,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帮助出谋划策。孩子1:“老师,我觉得这个可以再搭一块。”教师(问孩子2):“你觉得呢?”孩子2:“我觉得可以啊!”教师:“那我们试试看。”结果积木倒了,两个孩子都很失落。教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孩子1:“我觉得底部再搭得大一些就更牢固了。”两个孩子继续搭建。

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区域性活动起到了种支持作用,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把握指导时机,适时介入

1.遇到困难时

区域活动中,孩子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会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放弃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如一次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涛涛因为“娃娃家”人数已满不能进入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我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最后他以“叔叔”的身份成功地进入了“娃娃家”。

2.发生冲突时

区域活动中,孩子在操作时发生冲突、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如在一次建构区域活动中,浩浩不小心碰坏了其他小朋友们搭的动物园,有的孩子埋怨浩浩,有的孩子以暴力攻击浩浩,有的孩子不知所措。这时我立刻说:“咦!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小动物们被压倒了,要受伤了,我们赶快抢救小动物们,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新游戏当中。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给予幼儿以适当的帮助,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有求于师时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以静观欣赏策略和自然观察为主,尽量不打扰孩子的行为过程。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如在一次的美工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七面彩球的制作,个别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一边折纸一边制作着七面彩球,可是有一位孩子把纸翻来翻去,折上折下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我上前和他说“你别着急,一面一面折过去,折一面粘一面,你要是还不会,可以问问会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折的。”听完我的话,他们在好朋友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七面彩球的制作。

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难处,特别是对内向的孩子,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孩子的燃眉之急,使他们顺利地继续进行活动。

4.不感兴趣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使活动继续开展。如在图书区,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兴趣点会逐渐降低,有的会东张西望,有的胡乱翻阅,有的吵闹,有的窃窃私语,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重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师说:“等下我要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讲述你看的故事,谁能既大声又完整地讲述你看的故事,你就可以做一天大班长,做老师的小帮手。”大家听了之后,纷纷都认真地看起了手里的故事书。

(三)重视区域评价,适宜支持

1.鼓励性评价——关注幼儿感受

鼓励性评价是教师以表扬、鼓励幼儿为主,并且随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区域讲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的,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尤其应鼓励、肯定具有坚持性、合作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幼儿,激励更多的幼儿向他们学习。如一个孩子在建构区搭建楼房,我蹲到他身边说:“哇!你搭建的楼房可真漂亮啊!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他笑笑回答:“我想在自己家旁边搭一幢房子,让外公外婆住,双休天妈妈就不用开车子去看他们了,这样就方便多了。”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让幼儿介绍或展示自己成功的经验。

2.及时性评价——关注幼儿过程

及时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他们做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指导纠正。每个孩子在活动后都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提供条件让孩子展示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如编织区孩子精心编织的小花篮、用毛线编织的小辫子;制作区孩子们大胆制作的小蜻蜓、新疆帽等,这些作品虽然稚拙,却充满了童真、童趣,是最美的作品。我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后,把他们完成的作品拍成照片放到投影机上讲评,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进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3.支持性评价——关注区域材料

支持性评价就是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时,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哪些材料在数量上是不足的,或材料在体现层次性也是不够的,进而及时提供材料,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如在小餐厅的活动中,好多小朋友都想当服务员,顾客却没有,有的幼儿说:“咱们怎么才能招揽顾客呢?”我跟孩子们观察了其他的餐厅,我引导他们:“可以制作一个大的招牌。”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制作了很多招牌菜,还有招揽顾客的牌子,在玩餐厅游戏时,很多孩子拿着自己制作的钱币和大招牌来参与游戏,争当小顾客了,他们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研究成效

(一)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我在“区域活动”常态的教学尝试和探究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孩子们能够主动自由地进行学习。如在一次活动开始时孩子自由讨论选择去哪一区活动时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认知水平主动地进行学习,它貌似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的自然状态,实际上教师将整个教育目标、教育意图通过材料投放的影响加以渗透。幼儿则以兴趣为导向,自主地选择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通过摆弄操作等方式得到发展。

(二)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幼儿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具有探索探究的欲望,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如在大班科学区,幼儿玩磁铁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断交谈讨论各种磁铁的玩法,楠楠说:“为什么两颗磁铁会相互吸引?”教师:“因为它们是异极,所以相互吸引。”乐乐说:“老师,我的磁铁后一个追前一个跑,怎么不会吸在一起呢?”教师答道:“因为你的磁铁是同极,所以它们相互排斥。”后来大家一起在自主地探索中边学边玩,玩掌握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面对是的活泼的幼儿,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能力,从教导者变为引导者、支持者,在师幼互动中积极反思,促进自己自主思考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如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学会观察幼儿,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思维点、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为自己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又如,教师学会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方式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白评价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升经验。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1]李传江.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讲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0).

[2]李晓,黄艳.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中的教师介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2).

[3]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