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实物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07 02:10:53聂柯妍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博物馆功能

文/聂柯妍

摘 要: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关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有效利用其丰富的实物资源,对于博物馆和学校双方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实物教育;实践教学

论博物馆实物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文/聂柯妍

摘要: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关于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有效利用其丰富的实物资源,对于博物馆和学校双方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实物教育;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聂柯妍(1988.05-),女,汉,湖南人,广东省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59-02

在最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一章《总则》中写明:“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此次对博物馆定义的修正,把教育提到了首位,与国际上对于博物馆功能定位保持一致①,同时也是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视和肯定,将会对我国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及传统的教育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博物馆的教育与学校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它是以藏品为基础的一种实物教育。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博物馆实物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被广泛关注,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博物馆资源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关于博物馆的实物教育功能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维新之士秉着“国民之开化”“教育之功能”期望并努力提倡的背景下产生的。1905年张謇创立我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并明确提出“设苑为教育也”,该馆伊始附属于通州师范,可见早期博物馆与学校之关联。

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考古学家李济在他的文章《博物馆与科学教育》中,对实物教育做了详细的说明:“科学教育不过是个名词,要把这个名词变成事实,是必须要旁的东西来辅导进行的。辅导的东西是什么?具体的来说,第一当然是图书。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了。所以小学、中学、大学一种最重要的工作,是叫人念书;所以又图书馆来保存书籍,有专门的人才来做编目与分类的工作,让人家好利用。可是进一步说,图书虽然可以增进人的知识,而对于科学,不一定每一种都能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要人对科学有亲切的认识,还得靠实物。实物和图书性质稍有不同。图书是经过人手写一遍而后出版的(也有不出版的),数目无论如何的大,但是有限。实物是随地皆有的,是无限的,所以更需要专门人才来做选择、收集、保存、分类、编目、陈列的工作,而实物保存和陈列的地方,就是博物馆。换句话说,博物馆就是实施实物教育的所在。”

可以说,博物馆以实物收藏为主的特点使其自诞生之日便自然具有教育功能。与学校的正式教育相比,博物馆(美术馆)是“观察、接触、参与”的教育设施,是运用五种感官培育丰富感性的教育现场。我国早期博物馆以历史和自然标本类博物馆为主,随着博物馆数量和门类不断增加完善,博物馆为实践教学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实物资源。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00多家,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博物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观众参观量更是呈直线上升。学生作为科学知识传播者,是博物馆参观的重要群体。因此如何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实物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尤其值得探讨。

二、学校如何利用博物馆的实物资源

首先,学校要与博物馆进行良好的互动,定期到访博物馆,将博物馆打造为第二课堂;学校课堂教育是主流的教育方式,博物馆的实物教育则是辅助功能。前文所述李济倡导博物馆实物教育即与他早年在美国留学的教育经历有很大的关联。“当时哈佛的人类学系就设在皮博迪纪念博物馆里。研究生上课的内容就包括听课、参观实物、实习、动手修正标本等;导师经常带着馆藏实物给学生讲课。李济除在本系外,还在哈佛的另一个博物馆——佛格博物馆和波士顿市博物馆上历史课。博物馆的实物教学使李济深刻体会到‘无论粪土或是珍珠,在学问上是没有先天区别的’。”正是得益于自己的亲身感受,李济才对博物馆的实物教育大力提倡。

目前青少年观众时段大都集中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或是学校组织春秋游时候。但是大多数学生团体都是走过场的形式,自由参观1-2个小时,最后拍张集体照,算是暑期实践活动之一。最新式的博物馆希望将学校团体对博物馆的参观变成真正的教育性体验,而不仅仅是从日常教学活动里走出来度假。鉴于博物馆类型多样,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可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实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参观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占有学分和正常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外时间参观博物馆,往往会把参观当成任务和作业,出现如同体育课被语文课霸占一般的抵触情绪,但若在本应课堂学习的时间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则会有补偿心理,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无论哪门学科,理论知识最终都要用于实践当中,而实践需要物质载体。若能让受教者对知识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从而可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以及的目的。例如历史课中讲到旧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和磨制石器的区别,在博物馆的历史展厅中即有实物展出,辅以文字说明或语音讲解,其外观特征、用途即刻清楚明了。而每个历史时期均有代表器物,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十分有益。除了人文历史类博物馆,自然科学和艺术类博物馆的实物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更为广泛。自然类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自然标本;科学馆不仅有实物展示,而且有场景体验和模拟演示及多种互动参与设施;艺术类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则可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总之,博物馆能提供的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从历史到自然,从科学到艺术,从区域文化到世界风俗,都可以在博物馆里得到反映。当然,博物馆实践课程需设计科学并与课堂教学进度统一和谐,不能为了参观而参观。

其次,积极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与博物馆一起进行教育项目策划。毫无疑问,学校的老师是博物馆课程的主导者。博物馆教育毕竟只是辅助教学作用,但这丝毫不影响博物馆的实物教育的效果。老师了解学生,而博物馆了解藏品,双方缺一不可。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或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在设计博物馆教育项目时会更多的考虑受众特点和心理,使博物馆更易于被学生群体所接受。

三、博物馆如何参与教学实践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最有效方法的建议》指出:“对于博物馆为学校和成人教育所能做出的贡献,应予以承认并给予鼓励,这应通过设立适当的机构进一步系统化,这些机构负责在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与那些因其藏品性质而对学校特别重要的博物馆之间建立正式和定期的联系。这种合作,可采取以下形式:一是个博物馆可在其本身职员中配备教育专家,以便业务部门主管的监督下利用博物馆组织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二是博物馆可成立教育部门,并约请教师提供服务;三是为确保博物馆最充分的用于教育目的,可建立地方、地区及省一级的业务部门主管与教师的联合委员会;四是能够协调教育需求与博物馆资源的任何其他博物馆”。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一方面有益于博物馆自身教育功能的发挥和进步,另一方面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博物馆主动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展水平。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是丰富藏品得以展示的重要手段。精彩的展览是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观众到访,教育功能才有发挥的基础。博物馆要参与教学,需先吸引学生受众。因此,在陈展方式上更加活泼生动,加入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互动游戏设施等配套设施将极大提升他们主动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的兴趣。

2、配合学校教学,提供教学标本与教具,辅助课堂教学;这里摘录日本水嶋英治《走进博物馆——迈向博物馆学专业的5堂必修课》中所列博物馆为满足观众、学员的种种需求所开发的教育技术为例说明:(1)用作教材的藏品;(2)模型等材料包;(3)探索工房、发现室、实验室;(4)工作营、画室、作业室;(5)视听觉教材、照片、影片、音乐带;(6)博物馆、美术馆导览;(7)舞台剧;(8)剧场;(9)现场表演、实验秀;(10)讲座、课程、演讲;(11)博物馆音乐会;(12)展示室内游戏、游戏区;(13)图录、藏品目录;(14)解说牌、解说板;(15)舞蹈、戏剧。以上基本概括了辅助课堂教学中博物馆可能或需要作的准备。

3、及时向学校传达展览信息;大多数博物馆除了固定的陈列展览,一般会设置1-2个临时展厅,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专题展览。博物馆应提前一年以上将临展计划公布,学校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将课程设计与博物馆展览进行结合,设计实践教学课程;

4、建立博物馆教育项目库,为学校之间建立交流共享的平台;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对于不同的单位群体,博物馆可以作为一个联系纽带,将所有成功的案例建成项目库,对合作学校开放,供其借鉴参考。另可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教育研讨会,为合作单位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5、定期的观众调查和教育活动回访;博物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定期的调查和回访,可以听取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及本人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和参与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同时对整体项目作出评估,建立多方的良性互动。

结 语

虽然博物馆教育功能以实物为基础,但是博物馆收藏却不仅限于此,博物馆也包含了与民族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重要资料,它们以物质为载体,用影像记录或文字记载的方式在博物馆存在,也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资料,值得进一步挖掘。随着博物馆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展陈方式不断更新、配套服务更加齐全,博物馆教育功能也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注解:

①《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于2007年将原有博物馆定义进行修正,即博物馆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船舶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1986年定义:“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参考文献:

李济.博物馆与科学教育,李济文集卷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山嶋英治著,蔡世蓉译.走进博物馆——迈向博物馆学专业的5堂必修课.原点出版,2010,第17页.

李光谟.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李济治学生涯琐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17页

乔治·埃里斯·博寇.新博物馆馆学手册.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178页.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博物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5:15
露天博物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