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高波 盛云燕 何晓蕾 李丹丹 王茹华
摘 要:《园林苗圃学》是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园林苗圃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园林苗圃学;研究性教学;探索;实践
《园林苗圃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于高波盛云燕何晓蕾李丹丹王茹华
摘要:《园林苗圃学》是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园林苗圃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园林苗圃学;研究性教学;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于高波(198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蔬菜抗逆生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130-01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园林苗圃学》的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园林苗圃学》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之一,重点研究园林树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市场对园林苗木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对植物的种类、生长状态和种植模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园林苗木行业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从侧面说明苗圃从业人员技术薄弱以及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折射出在园林苗圃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远离市场需求等问题也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强,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越来越远,这些问题不但成为了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园林苗圃行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认识生活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反思知识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同时在参与社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潜在的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性,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在研究性教学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分析、鉴别、应用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发现和解决问题,顺应的当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目前园林苗圃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依然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黑板前一味的讲解,用大篇幅的板书进行简单的灌输,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听讲和临摹式的笔记,甚至失去了记笔记的兴趣。这使得学生形成了只听不学、只记不想的学习习惯,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础设施不足,实践教学薄弱
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多数时候学生只能学习一些相对简单、容易操作、用时较少的实验,比如扦插、压条、剪枝等内容,而且有时为了简化程序,更多的准备工作由实验员来完成,学生只需操作一两个步骤就可完成实验,简化的实验过程的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和讲解,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调整完善教学内容
园林苗圃学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技能方面的教育,因此,理论教学应更多的联系实际,找出适合当代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同时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使专业设置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程度,合理安排和调整授课内容和顺序,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更有效的理解课程内容,做到以学生为本、针对性教学。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和经验式教学
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授课方式,通过教师根据理论知识提出相应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集中讨论分析的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进行分析解答,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接受相关知识;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的经验积累,与他人进行探讨和互动,进一步加深的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角色互换和分组讨论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教师指定部分课堂内容,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主题,制定相应的讲授内容并为其他同学讲解,教师作为学生角色听课,并提出问题,同时选出4-5名同学和教师一起作为评委,根据讲解效果进行打分。
3.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合理设置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并调整计分比例为:理论考试成绩占70%,出勤成绩占15%,课堂讲授成绩占15%,平时成绩不及格的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使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考核制度真正意义的体现出引导作用。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开放校内实践基地、开展课外实习结合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实际操作当中,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结语
园林苗圃学是一门对理论和技能要求都较高的课程,这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在实践阶段多次接受校督导专家的听课和评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在校级媒体上做了重点宣传和报道,同时在学生中也得到了一致好评。通过对《园林苗圃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和专业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参考文献:
张变莉,卢伟娜,柴梦颖,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苗圃学教学改革.河南农业,2015(2):33-35.
左燕平,龙栎至.浅析我国园林苗圃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133-135.
于兰芳,马敬民,廖智慧,等.浅谈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吉林农业,2012(10):214.
冯锐,张君瑞.高校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