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5-08-07 02:10:53刘在英张丽晓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文/刘在英 张丽晓

张丽晓(1979.-),女,河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摘 要:本文提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编制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严格的学生考核机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机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

文/刘在英张丽晓

张丽晓(1979.-),女,河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摘要:本文提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编制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严格的学生考核机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刘在英(1977.-),男,山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图像与大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09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产学研项目;上海杉达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课程的先导课程;C语言也是IT企业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学者而言,因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提高其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授课,笔者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主体往往以教师为主,高等院校对教师的考核注重“科研”,因此很多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的重要性。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②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③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④任课教师往往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其综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学习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这对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很多学生以为进入了大学主要是锻炼社会交往能力;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想象空间较窄,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③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考试能力强,编程能力弱,不能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改进的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摒弃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主张讲课教师应以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研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

1.编制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为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是课程教学具体实施的主线,它相当于一场晚会的节目演出单,讲课教师是导演和主持人,而学生是主角和演员。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教学日期和时数、教学内容和主题、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作业安排等。

2.优化教学内容

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受限,全面而细致的讲解所有的内容已不合时宜。教学内容的优化应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按照“少而精、宽而新,突出核心的知识点”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按照学习进度,给学生安排相应阶段的学习任务,有些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因此,我们在教学引入并主要采用了“讨论式”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包括:①每次授课结束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下充分预习,课上围绕思考题展开讨论,每次课分组讨论1-3次,每次2-5分钟;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间约占总学时的20%;②随机抽查回答问题与各组指派同学回答问题相结合,回答问题不以正确性为唯一依据,也注重表达过程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尤其鼓励问题回答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统计表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平均水平有6-8次;③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按评分标准将其分值记入到平时成绩档案中。

4.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走向知识,通过合理施压,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4]。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改革:①“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了该课程的全部章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长期任务”;②“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习,“长期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对应于知识点的“短期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编程能力;③用“负反馈教学法”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④弱化语法,以“算法为先”实现实际问题的求解;⑤并用“多媒体”教案扩大课堂信息量,精心制作与教材配套的CAI课件和习题。

5.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①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减少了基础验证型实验比例,增加综合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②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完成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③加强实验报告的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④建立定期的课外讨论机制,教师定期发布讨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然后通过专题讨论和点评,并将学生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档案;⑤鼓励实验动手能力的较强的同学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依据结果给予其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

6.健全严格的学生考核机制

传统的考核以笔试为主,学生为了应对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严格全面的考核机制,包括:①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分组原则是小组内部异质化,小组之间同质化;②建立每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档案,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分值相对应;③制定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案:

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实例程序、教学课件和习题,并通过电子邮箱、QQ群和微信群等手段,随时为学生答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②鼓励学生自主创立或参加各种创新社团和讲座,目前,本学院已成立“海盗社”等实践社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多种创新活动,2014年共组织了11场关于程序设计相关的讲座和活动;③将各类程序设计竞赛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为此学院提供了稳定的经费和场地支持,并依据参赛结果给学生一定的表彰和物质奖励;④在大一第二学期末段,组织学生到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IT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了解这些企业的文化、发展和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自身的发展潜能。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编程能力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①在全国和上海市的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中,本专业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提高;②学生参加上海市和全国的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获得良好的成绩;③近年来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反应和评价良好,本课程被评为学校的重点课程。

(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韩立毛,范新明,徐秀芳.应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2):128-131,143.

王金鹏.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105-106.

孙慧然,刘刚,孙静波.“程序设计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99-300.

杨俊生,张润.基于计算思维的“C程序设计”案例设计初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64-69.

杨锋英.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计算机教育,2013(4):25-28.

刘在英,张丽晓.以学生为中心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7):18-23.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6:02:07
当前铁路客运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机制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2:54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47:17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