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观听道

2015-08-07 14:58向祖文
民族大家庭 2015年1期
关键词:不争长春老子

文/向祖文

长春观听道

文/向祖文

秋季,于长春观听道。长春观位于武汉交通最繁忙的大东门。秋阳之下,它却静得能听见木叶飘落的声音。讲道者唐翼明先生并非道人,他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学院院长。

入座,唐教授开篇就语出惊人:“我”是谁?是一只蜘蛛。蜘蛛活着就要织网,将自己挂上去,否则就不能活。

唐教授继续深入,人们只知道人类的先祖是猿,猿的先祖是猴。猴从何而来?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清,但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一切生命都来自大地之母。大地又从何来?来于天。天宇苍苍,造就了地球的生命,而地球不过宇宙一粒微尘。浩浩天宇,茫茫人海,相对于世界,相对于宇宙,人不过是微尘中的微粒,何其渺小。然而,宇宙仍非人们追寻的本源。一切有形之物均不过表面存在,任何表面的存在也都不过过眼云烟。

在光怪陆离的世界背后深藏着一种神秘之物,它推动世界万物存在、转换、消亡、生长,让宇宙间的生命体与自然体焦灼不安、沮丧颓唐,又使它们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它藏于天,藏于地,藏于万物。它就是“道”。整日忙碌的人们“上天入地求之遍”,不放过任何从天地获得物欲满足的机会,在天地创造的纷乱世界里忘情沉醉,纵横驰骋,却不愿多一分天地之外的观照和天地之上的玄想。老子从夫子们不舍昼夜的奔忙中发现了另一种生命状态,赋予它生命本源的品格。这种生命状态就是道的状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曰:“吾志于道。”明道者既不盲崇万物,亦不看贱自我。洞悉世界变化之法,便能怡然自得,或曰:行到水穷处,坐观云起时。人须臾不可离道。若道为网,则织得此网便可获自由、得从容、变淡定,以道之定力应对世界万千变化。楚国的国君有一次去外面打猎,回来的时候他的弓不见了,这可是一张很漂亮的弓。楚王为此纠结了很久,最后说:“算了,算了,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孔子听后就说:“何必限定楚国人呢?就说人失弓,人得之。”一个人把弓失掉了,另外一个人捡到,可千万别被猴子捡去了。老子听后就说,何必讲人呢?就讲“失弓,得弓”。老子得道,何其洒脱!

唐先生讲道从道之玄想说起,把人带入一个朴素的道的世界。从“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到《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论述,阐述世界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今日之所得,亦或为明日之所失;有失才有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此法无人能改,无人能平。

有人得心不厌,造化不工,却又心存妄念。人有天生之短,往往只能看见眼前之得,而难见背后之患;习惯于观事物之表,而不愿深察事物之本。得一势便欣欣然忘乎所以,失一势便悒悒乎垂头丧气。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上相反之物未必相对,世上相顺之物未必相成。有人只见白纸光洁之表,而难察其后之影;把世界想象成笔直线条,不曾考虑这线条的回环折返。有人时时从事物反面把握立意基点,身处阳位却于阴位立足。《老子》有言:“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给贪婪致病的贾瑞送风月宝镜,叮嘱说不可照正面,只能照反面。正面的美好与反面的丑陋往往兼容于同一对象。无明者,在困难中只能体味失望的苦涩、沦落的伤感;悟道者,却常能在困境中发现机遇、获得进取的力量,不贪恋、不偏狭,不执拗、不怨怼,欲取先予、知雄守雌,以曲求全、恬然淡泊。

人从不缺与人争先的勇气和建立奇伟功勋的冲动,幻想在某天中大奖,将一切统统改换,在某一时刻命运突转,朝为布衣裳,暮登君子堂;习惯陶醉于万马奔腾轰轰烈烈,惊羡于众人喝彩踌躇满志。老子洞悉了人自命不凡的弱点,忠告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并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舌头从不与牙齿争位,它只安然地躺在上下齿间。牙齿脱落了,它“依然故我”,自然而然。其实,人之道亦如此。勤勉地做着本份之事,不造次、不骄矜、不狂傲,闲逸时心静而养,有用时全力以赴。它是一腔热情,有为人不曾能察的激情四射;它是奉献情怀,却不曾被耳闻有任何钟情的表白。

老子主张“为而不争”,“不争”首先要有“为”。“为”之道在于细、在于实、在于循序而渐进,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计,持盈守缺、以柔克刚,不为眼前所羁绊而患得患失。《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世间万物都有生发的过程,凡事都难以一蹴而就,要把握“为”的真谛,扎扎实实下功夫,去除虚心妄念。

茫茫宇宙,人极渺小,甚至尚不足砂尘一粒,但生而为人却不自甘沉沦、妄自菲薄。迄今为止,唯人是宇宙间能认识、改造自我和世界的高级生命。人在宇宙间生存,既要遵循天道法则,遵循社会赋予的人世成规,又要有“天行健”的勇毅。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古之先贤之所以能超越自我,立于高山之巅,就在于他们既有“为而不争”、脚踏实地的态度,又有雄浑壮阔、匡济天下的理想。

在长春观道学讲堂天下论道之处——道藏阁,听唐先生讲完道,已时值正午,清秋的阳光如泻在身上。大树上青鸟一只掠门飞向了遥远的晴空,我的思绪也随着飞鸟融入到了无边的天际。

(作者:湖北省民宗委)

猜你喜欢
不争长春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张之洞的“三不争”
初夏
艾草
印语长春
不争的函谷古道
不 争
智者老子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