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国
茶海羌寨民歌村
——踏访“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北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
文/李春国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
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菜喊菜调子,接待贵客进门唱迎客歌、席间唱敬酒歌、出门唱送客歌,节庆和灯调唱花灯、演灯戏,挑花绣朵唱小调,贺寿打三棒鼓、花锣鼓,吊孝唱孝歌、演傩戏、跳穿花……村民用歌声代替对话,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为媒,用歌声表达喜怒哀乐。无论是田间地头生产劳作,还是红白喜事亲友聚会等场合,人们会根据场景变换、事物变化,即兴对唱,相间问答。丛林中山歌对唱听声不见影,面对面调情逗趣对歌不对人,神秘浪漫、风趣诙谐。对唱音调多变,旋律优美,无不让人惊叹生态文化村麻柳溪的民歌魅力。
一踏进麻柳溪地界,歌声就从山坡上的茶园飘来。随行的客人说:“对门采茶人在邀我们唱山歌,哪个唱一首看他们对得上不?”
唱一首:“隔山隔河又隔岭,对门唱歌哪个人,蚂蚁过河好大胆,粟米下锅(歌)好大心,招呼惹我歌先生”。采茶人立马对唱:“隔山隔岭又隔河,这边唱歌就是我,天大的胆想过河,地大的心敢下锅(歌),专门惹你对山歌。”
又唱:“会唱歌的歌赶歌,会织绫椤梭赶梭,一心只想情妹妹,蚂蟥要缠鹭鸶脚。”采茶人随之对唱:“听到情哥唱山歌,眼睛流泪口唱歌,歌随泪水歌成海,泪随山歌歌成河。”
再唱:“三根杉树一样高,阳雀飞到半中腰,阳雀记得千年树,小郎记得万年娇。”采茶人再对:“三根杉树伸上天,阳雀生蛋在天边,哪个捡到阳雀蛋,情妹陪你八百年。”
随行的年轻人见状也对上一首:“远看情姐笑嘻嘻,抱那娃儿是我的,要是哪个问娃儿,只喊表叔莫喊爹。”对方答:“远看大哥笑扯扯,你我心中都明白,哪个问起我娃儿,还是喊你表伯伯”。
对歌者与远道来客对天对地对日月、对情对景对古今,歌词对仗工整,曲调因词而变,唱腔优美动听,着实让一行人大呼:“好过瘾!”。
清澈的麻柳溪山泉水,将隐藏在莽莽群山中的麻柳溪村一分为二,在两边山坡上劳作的人们不时抛出歌来,呼朋唤友寻行家、找对手。
正当此时,耳畔一男歌手唱道:“太阳出来照白岩,照到岩上花儿开,风不吹花花不摆,郎不招手姐不来。”河对岸女歌手对唱:“太阳出来照白岩,照到岩上花儿开,风不吹花花要摆,郎不招手姐要来。”紧接着山歌对唱渐入高潮。“唐崖河水深又深,映山映水水凊凊,丢个岩头试深浅,唱首山歌试妹心。”“百鸟朝凤麻柳溪,仙山美景把人迷,家家都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树上栖。”……几轮对唱下来,循声环顾两岸,采茶的人们这边唱、那边合,高亢的翻山调在山谷回荡,令路人驻足,听者心旷神怡。
“我们麻柳溪村,是茶海更是歌海,是民族文化样板村,唱山歌跳民舞已成为村民生活之必备精神食粮”。随行的村妇委会主任冯媛媛兴奋而陶醉地与客人介绍道。
麻柳溪村民间艺人、首任艺术团团长罗幸然是当地民歌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民歌传承人和团里歌舞总编导。他介绍,麻柳溪村流传民歌数千首,目前广为传唱的有《对门对户对条街》《三根杉树一样高》《姐打猪草郎砍柴》等数百首,《姐在河里洗衣裳》《筛子关门眼睛多》等许多州内民歌也在村里传唱。
在劳动中,忙里偷闲,以歌叙事,以歌寄情。在高腔山歌《采茶歌》里唱道:“头遍采茶茶发芽,手提篮儿头戴花,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早回家……三遍采茶忙又忙,丢下茶筐去插秧,插得秧来茶要老,采得茶来秧要黄”。人们还经常把山歌词用小调、三棒鼓词演唱,如把山歌《采茶歌》变为小调唱:“哦头遍采茶耶哦茶发芽哟哦,哦手提耶篮儿耶头带哟花呀;哦姐采多来耶哦哪妹采少哦哎,哦采多哦采少哦早回哟家哟”。在舞台上,高腔山歌词被改编来表演。
村民们在“过会头”时,酒过三巡就开始“猜拳行令”,互相敬酒增加喜庆热闹气氛。他们猜拳行令的说词有连说带喊式,如《拳福寿》:“拳福寿啊,拳福寿啊,独占鳌啊、双龙会啊、三结义啊、四季财啊、五魁首啊”;还有连说带唱式,如《打壘堆》,敬第一杯酒,男唱:“一杯子酒那么壘堆,壘呀壘堆打呀,打呀打壘堆,喝一杯吗再来发,兰呀兰花树,兰呀兰花桥,兰花树上结树好葡萄,幺二嫂,谁个依得好呃,我的干嫂嫂。喝!”敬第二杯酒,女唱:“二杯酒那么壘堆,慢慢斟吗壘堆打,独占鳌头吗小冤家,喝一杯呢再来发,兰呀兰花树,兰呀兰花桥,兰花树上结树好葡萄,陶二嫂,二呀二老幺,哎呀把奴欠得,哎呀把奴想得,干啦血痨呃,谁个医得好呃,奴的干老表。喝!”
花灯是村里逢年过节时演出的曲艺节目。划地为台,伴以锣鼓,观众帮腔。在众多的灯歌中,尤以《花花灯》《彩莲船》最为盛行。节奏欢快,调式多样,旋律优美,陈述性强;演唱有小调的细腻婉约,又有山歌的高亢明亮。衬词扩展旋律,长串衬词呈现快乐的情绪。方言演唱,幽默风趣。如:“贵府财门嘛白莲花啊,大大开吔白呀白莲花呀,我把财喜白莲花,送进来呢莲花白,白呀白莲花,莲呀莲花白,送进来呢莲花儿白。”
灯戏演出时间以春节为主,村民家有大物小事也演之助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传统的灯戏在院坝、街头上演,不上舞台。演出中前灯后戏,灯中夹戏,流传的灯戏主要有《打秦童》《杨乙行孝》《傻包娶亲》《驼子回门》等剧目。灯戏多取材于农村生活的奇闻趣事,生动诙谐。角色为一生、一旦、一丑,可化妆可不化。唱腔有大板腔、小板腔和转腔三种。综合演绎了土家文化优秀的民歌、民乐、民舞,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人性美,展现艺术美。
边唱山歌边采茶
村民表演三棒鼓《土家十大碗》
该村流传着一种民间少见的傩戏《打土地》。表演的主要内容有农事活动、祝福贺寿、庆贺新春等,分为打新春土地、寿星土地、财神土地、月河土地等。角色一般分为一生、一旦、一丑。生为土地公公戴面具,左手执茶木杖,右手执鹅毛扇,旦为宝嵬媳妇男扮女装,手执彩色方巾,丑为赖子宝嵬头戴面具、草帽,衣着滑稽。表演时载歌载舞,锣鼓夹着山歌小调,欢快热烈。
麻柳溪的羌族群众把羌族文化与土家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民间文化。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以民歌为代表的麻柳溪民俗文化,在当地民宗、文化部门的扶持下,2010年麻柳溪村成立了业余民族民间艺术团。14名队员和村里几十名歌舞爱好者,每逢当地庆贺活动、民族节日、嫁娶祝寿等,定期相聚排练。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麻柳溪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近年来,麻柳溪村结合该村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打造生态民俗文化村,重点突出村里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找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推介与培训了一批民间艺人新人参与其中,还建起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观茶海、赏羌寨、吃农家饭、唱山民歌、参与民俗体验。
漫步在青山环抱、绿水缠绕的茶海羌寨,徜徉在悠悠古韵中,沉浸在时而高亢奔放、时而婉转幽怨的民歌声中。不知不觉,时已至午,好客的主人招呼大伙吃饭。入席坐定,酒过三巡,敬酒歌响起。“敬你酒,请你喝,土家山寨贵客多,贵客来了请上座,先敬一碗苞谷酒,再唱一首敬酒歌。敬你酒,请你喝,喝!一碗酒敬个一枝春,贵客好好把酒饮,虽是粗茶和淡饭,碗碗美酒表真情……五碗酒已斟满,贵客再饮这一碗,祝你生活像美酒,永远醇香永甘甜……”赏歌、品酒、吃农家饭,大伙儿悠哉乐哉,陶醉在茶海羌寨民歌村。
(作者:湖北咸丰县民宗局)
武汉援藏干部入选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2014年12月3日,第四届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名单发布,湖北省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成员、山南地区乃东县经济合作局局长刘纲华入选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据悉,这是全国对口援藏20年来首位获得自治区级道德模范的援藏干部。
自2013年7月驻藏开展工作以来,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组牢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以“既是荆楚汉、也是乃东人”的真情实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创新拓展武汉援藏模式,紧紧围绕 “一体两翼三突破”的思路,落实援藏“双百工程”,开展“武汉乃东心连心”活动,打造“武汉乃东援藏产业园”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乃东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3年、2014年,乃东县分别完成招商引资4亿多元,连续两年蝉联山南12个县第一,财税收入结构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陈家良)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山南地区乃东县经济合作局局长刘纲华入选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