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李 智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我们祖国有很多宝贵的艺术遗产,如古典绘画、民间工艺美术,以及壁画、雕刻等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而设计者经过认真的学习、研究、整理、提炼、吸收各种造型艺术的长处,使之适用于戏曲的表演,就可以丰富舞台美术的表现手法。这种借鉴与吸收,并不妨碍设计者的创造。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产生;发展
我国的剧种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剧种都有不同的风格及特色,而这些不同风格的形成,又是与当地人民的欣赏习惯分不开的。各剧种的表演风格不同、剧目不同、舞台调度不同,因而舞台装置的处理也不同。现将布景图样分为几类简单地介绍如下:
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的,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的。演员的表演,不但要刻画出剧中人物的性格,还要表现出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所以,中国戏曲剧本的结构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舞台上,可以演出任何题材的剧目,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曲的这一特点是和剧本分场结构分不开的。有些剧种演出传统剧目时,为了不破坏原剧本的结构,就根据传统的演出形式加以发展。例如中国评剧院演出的《桃花庵》、《杨三姐告状》等等,就是在守旧基础上加以发展的,充分地利用了原来守旧与一桌二椅的形式。但是,设计者首先考虑的不是让剧本来迁就布景,而是要让布景更好地为剧本服务,因此他们使用了大道具来表现环境。为了适应较多幕前戏的需求,像《桃花庵》就充分利用了二道幕,运用活动的幕框来控制舞台空间,使布景与表演结合起来,保证了戏的连贯。
艺术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绘画、戏曲,中心都是描写人的,而人又是离不开所生活的环境的,所以在描写典型人物时,就必然要对其周围的典型环境加以描写。中国戏曲表现周围的环境,主要是依靠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想象来完成的,但并非所有的剧种都是如此。有些剧种年代久远一些,如昆曲、京剧、汉剧、川剧、秦腔等等,因而表演的程式动作较多,舞蹈也丰富,因此解决景与表演的矛盾,更需要一些创造。也有些历史较短的剧种,如评剧、越剧、沪剧等等,表演的程式动作较少,又受到过话剧或电影的影响,因而用景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这也并非绝对如此,还要看具体剧目对于用景的要求是什么。有些戏需要设计一些建筑性的比较写实的布景,才能使演出效果与剧本内容统一起来,例如广东粤剧院演出的《搜书院》,就是用比较写实的舞台装置。第二幕第一场镇台府二堂,是一个有角度的两面墙,华丽、富贵,土黄色的墙壁,配上朱红柱和杏黄色的吊角幕,在屏风前有一把太师椅,色彩浓重,官气十足。这种环境气氛,与这环境中的人物性格——镇台残酷、暴戾的性格是很相称的。第五幕第二场琼台书院,与镇台府的二堂就大不相同了,很简单的陈设,窗明几净,墙壁上挂着瑶琴,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窗外有几竿修竹,这是一种很幽雅清高的学府环境。这两个人物性格不同,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体现出来。
戏曲布景设计的形式,决定了剧本的内容,而剧中环境需要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还要靠舞台美术家的设计构思,在构思当中,戏曲布景并不排斥写实布景的运用。
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古典绘画,都有着现实主义传统,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格也是一致的。例如中国绘画素来讲究传神,讲究神形兼备,反对单纯模拟自然,所以在中国绘画当中,不管山水也好,花卉也好,人物也好,都要表现出一个意境。国画当中的竹子,与生活里面的不一样,那是画家把生活当中的竹子典型化了,所以寥寥几笔画在纸上,不但能表现出亭亭玉立的神态,而且能把竹子的生长规律完全表现出来。这绘画的竹子,是艺术家加工的产物,比生活里面的竹子更动人,更能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使人们产生联想,进入美妙的境界。中国的戏曲艺术也有这个特点,那就是表现手法的简洁和概括,例如历史剧《赵氏孤儿》,从孤儿降生到报仇,时间经过了十几年,可是在舞台上演出,却只有几个小时。在分场结构上很灵活自如,不受舞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应当细致的地方尽力描绘,而不必要的场面一个圆场就过去了,所以在戏曲当中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决不啰嗦。
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白蛇传》,在舞台装置上充分吸收了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同时又从国画、剪纸、宗教壁画等造型艺术中吸收了许多营养,而且把这些民间艺术糅合起来,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舞台装置,而设计者的这种表现手法,与剧本浪漫主义色彩是相协调的。在“游湖”一场景里,晴朗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西水平如镜,远处有起伏的山峦,苏公堤上桃红柳绿,再加上婉转的莺啼效果,充分地表现出环境中的诗情画意,给白娘子与许仙会见安排了一个很典型的环境。这场景通过视觉形象对观众的感染,有力地帮助了演员的表演。
J81
A
1007-0125(2015)07-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