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曼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4100)
徐克神怪片中的“鬼神”文化
——以《狄仁杰》系列为例
罗 曼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4100)
《狄仁杰》系列电影在延续了中国神怪电影类型的同时,又注入了魔幻和悬疑等新鲜元素。
奇观化;鬼神文化;神怪片
一
自《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奇观化”时代。奇观的关键在于其“非一般性”,它既可能是奇幻的视听场景,也可能是在情节故事、叙事技巧与表意层面的奇特性与冲击力。①近年来,如陈嘉上的《画皮》系列、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都引领着国内奇观电影的潮流,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二
近年来,国产电影系列化、品牌化成为电影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仅仅在古装武侠片领域,徐克就制作过多个电影系列,如《蜀山》系列、《倩女幽魂》系列、《东方不败》系列、《黄飞鸿》系列等。继《龙门飞甲》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3D成功与武侠结合之后,这一次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又一次开辟了华语影片先例,率先采用巴可Auro11.1沉浸式3D音效格式进行混音,将3D视觉与音频技术融为一体,成为首个全方位的3D华语影片,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炫丽的视觉盛宴,预示着中国传统古装武侠片的革新时代已然到来。
三
西方的新时代运动开始于六七十年代,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之所以被称为新时代运动是因为它相信在下一个世纪,也就是西方星象学所指的宝瓶座时代(Aqurian Age)到来的时候,人类意识将会发生一场转变。新时代运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叛现代性及其基础——西方基督教文明,让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异教思想和观念来对抗和取代正统基督教观念,引导人类精神。②这样一场运动在“科学”与“不科学”中徘徊,致力于改变基督教的困境。如同鬼神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对其都有记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中写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徐克影像中的狄仁杰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人物,导演把我们现代人的冤屈、各种美丽的想象,或者说是对奇幻世界的追求,都附加在狄仁杰这个人物身上。电影中少了孤胆英雄的气概和特立独行的精神,风格摇摆,形态混杂,电影诉求更加游离,但却多了将本土文化注入类型片的创造力。这种类型混杂的策略使电影多了一种混合电影美感,也是徐克对当下电影市场环境的一种认知和适应。在悬疑片的框架之下,将古装片、动作片、侦探片和奇观等元素融入其中,丰富了悬疑片的常规模式。文化与次文化构成奇观化,在《狄仁杰》中,视觉奇观超越形式本身成为叙事动力。例如“鬼市”以及“鬼市”中的怪物兼凶器、“傀儡”、“无极观”、“鹿”以及“超现实”打斗场面,都是建立在极具东方奇幻色彩的奇观上。另外,“鬼市”这一奇观承载影片重要的叙事空间之外,在主题上也承担着重要的隐喻和批判功能,以及东西方神探对人生和社会在哲学层面的不同思考。除此之外,在《狄仁杰》系列中徐克一直紧盯这种中国“次文化”元素,如民俗、传说,甚至是带有道教色彩的东西。如第一部中的“六十六丈通天浮屠、点穴、易容等,第二部的怪兽、巫毒蛊术和超自然力量。
《狄仁杰》系列得力于3D技术的使用,进一步将徐克的神怪世界表达出来。在武侠与3D都充斥荧幕的今天,创作者怎么用这些元素去翻新、去持续刺激观众的欣赏欲望,徐克已经给出了一种可能性。
注释:
①李琳琳.浅析电影的奇观本质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奇观化[J].电影评介,2009,(21)∶18-19.
②叶舒宪.神话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1]杨曙.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J].电影评介,2009,(4)∶3-4.
[2]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EB/OL]. http∶//genders.sysu.edu.cn/News/984-Content-984.html,2004-4-27/2015-5-20.
[3]李琳琳.浅析电影的奇观本质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奇观化[J].电影评介,2009,(21)∶18-19.
[4]虞吉.民族现代类型电影体系建构的学理路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
[5]朱水兵.浅析武侠神怪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奇观现象的启示——以《火烧红莲寺》和张艺谋电影为例[J].电影评介,2012,(19)∶14-15.
[6]叶舒宪.神话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J905
A
1007-0125(2015)07-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