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编钟古乐复兴与发展的另类道路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系主任谭军教授访谈录

2015-08-07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古乐编钟音乐学院

徐 烨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湖北 武汉 430000)

湖北编钟古乐复兴与发展的另类道路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系主任谭军教授访谈录

徐 烨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湖北 武汉 430000)

2015年新年伊始,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上演了一台名为“钟鸣楚天”的新年音乐会,整台音乐会以编钟这件古老乐器为核心。为此作者采访了谭军教授,并探讨了湖北编钟古乐复兴与发展的另类道路。

武汉音乐学院;谭军;编钟古乐;《编钟古乐演奏》;“楚编钟乐舞的发掘与创新研究”

2015年新年伊始,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上演了一台名为“钟鸣楚天”的新年音乐会,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系主任谭军教授既是这台音乐会的总策划,又是整台音乐会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整台音乐会以编钟这件古老乐器为核心,集中展示了楚风、楚韵、楚舞的独特魅力,召唤着楚文化在荆楚大地的回归。作者(以下简称作)对谭军教授(以下简称谭)作了如下访谈。

作:为何要在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首开《编钟古乐演奏》选修课?

谭:对编钟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从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了编钟以后,一直就对它的形制、理论、乐理、复原技术等方面研究比较多,而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乐器来进行音乐作品创作及乐器声响的实践是很少的。在专业的音乐院校里面开设《编钟古乐演奏》课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课程突出了复原性研究的特点,因为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乐器如编钟、笙、瑟、排箫、建鼓、编磬、篪等等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乐队形式,故课程不是简单地把编钟拿到民族管弦乐队中来,而是对编钟古乐的复原与创新。

作:您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中乐系的学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谭:是对现有乐器的一种丰富、一种追根寻源,让中乐系学生用复原的乐器实物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音乐。如笙这件乐器,现在所使用的笙是通过汉代以后簧片由竹簧改为铜簧的改制,通过研究两千多年以前的笙发现,其形制是没有改变的,这高度地说明了这件乐器的科学性。这门课使用的都是仿制曾侯乙墓里面的乐器,这样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敬畏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作:作为湖北省重点课题“楚编钟乐舞的发掘与创新研究”,本课题预计达到怎样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谭:我们想通过“楚编钟乐舞的发掘与创新研究”这种综合性的课题让大家深刻领会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宫廷音乐。它是以编钟为中心的,以八音为基础的,集歌乐舞为大成的。本课题的希望除了楚墓中出土的器乐进行复原性研究的同时,加以对楚韵、楚声、楚舞的实践性创作研究。

作:作为作曲家,在您创作的楚乐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楚文化的?

谭:对于编钟音乐的创作我确实感慨蛮深,因为既然要做这个实践性的课程,你不能跟学生只是去介绍编钟,那样的话一堂课就解决问题。那真正把作为课程来开设的话,确实需要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支撑,我从199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一方面对传统乐曲,特别是从琴曲当中进行改编成为以编钟为核心的曾侯乙出土复原乐器合奏曲,另一方面就是创作歌曲,在创作当中既要符合编钟古乐的特征又要符合楚地的音乐特征,主要是从《楚辞》中去挖掘一些现有的文献、一些提示、尽可能地贴近楚乐的风格在器乐编配上确实也费了很多脑筋,因为没有可参考的范例。在实践中发现曾侯乙墓乐器这样的编制构成主要是在追求“和而不同”,把每个乐器本身的音色充分发挥,再体现乐器之间的相容度。

作:在您的楚乐作品中有音乐与舞蹈或音乐与歌唱的配合,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谭:因为编钟乐舞就是集歌、乐、舞为一体的。2011年教育部下文件提出要把交叉学科当作很重要的课程来研究,在这样的启发下,我尽可能地让多元化因素融入中乐的演奏中去,如编钟古乐与楚宫廷舞的结合,或编钟古乐和民族声乐的结合,这就是非常好的交叉学科研究,让学生有了大量的实践演出机会,丰富了舞台经验的积累,利于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您的编钟古乐与1983年公演的编钟古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谭:1983年公演的编钟古乐从演出的形式来看主要展示的是舞蹈,不是现场演奏的音乐。实际上是把编钟当作炒作的题材,只是一个摆设或象征符号。而我们把编钟当作一个乐器在使用。不仅当作乐器,还当作礼器。在编配过程当中,还把编钟当作一个响器,把其音色进行提炼使用。比如在演奏《阳关三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空灵的音色效果,不需要音高。这样一来既把声音色彩进行了丰富,又还原了音乐本来的状态。而1983年公演的编钟古乐只是主要展示舞蹈,我们是把歌、乐、舞三者齐头并进的,突出编钟的乐器性的,还原乐本身的样子。

在时长1个多小时的交谈中,谭军教授对于以编钟为核心的楚文化复兴的设想与实践,既有学术研究的开拓意义又有社会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来说,对编钟古乐的研究填补了楚文化、楚乐器、楚音响的研究。从社会影响层面来看,谭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做到了科研课题向教学课程的延伸、科研课题向文化产品的转化,从而形成了以科研为基础、教学为延伸、文化产品为成果三者相互循环的另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之路。

J6

A

1007-0125(2015)07-0073-01

猜你喜欢
古乐编钟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龟兹古乐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泉州北管:地域文化交融出的古乐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