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表演艺术概说

2015-08-07 00:36曾艺烘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潮剧剧种表演艺术

曾艺烘

(福建东山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 福建 东山 363400)

潮剧,作为我国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也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素有“南国奇葩”之美誉。

表演艺术是潮剧的中心,没有表演艺术,就只有潮剧剧本的“案头文学”,而没有真正的舞台上潮剧的“场上戏剧”。因此,研究潮剧的表演艺术,对于整个潮剧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潮剧表演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一、地域性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地域性。

作为地方戏曲剧种,地域性不仅是潮剧表演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潮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支撑与主要亮点。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就越强烈。因此,鲁迅明确地认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1]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地区和福建南部、台湾等地。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也有演出。明中叶已形成,当时称‘潮调’,也叫‘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用潮州方言演唱”[2]。可见,潮剧以潮汕地区的地域特征为主要标志。而这种地域特征,又主要通过潮剧的表演艺术得以具体体现。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遗音,即宋元南戏流传到广东潮汕地区之后,吸收当地庙堂音乐、大锣古音乐、民歌小调等音乐精华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以潮州方言演唱,是潮剧地域性的集中体现。据明代戴璟在其所著的《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中所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又据清代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所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

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据《元和郡县志》说:潮州“以潮流往复,因以为名。”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贬官至此,名胜古迹多多,例如韩山、西湖、潮子桥、开元寺、韩文公祠、金山北阁佛灯等,文化积淀丰厚,地域特色鲜明。

汕头位于广东省南端、韩江三角洲南,濒临南海,为粤东与闽西南之门户。名胜古迹有妈屿、老妈宫、崎碌炮台等,并有革命纪念地——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等。地域文化特色也十分鲜明。

潮州与汕头,合称“潮汕”,其共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典型的南国韵致。因此,潮剧表演艺术的地域性,也集中体现在南国韵致的细腻、委婉、缠绵、幽深等独有的特色中。

二、综合性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综合性。

潮剧同中国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其表演艺术都具有综合性特点。而这种综合性特点,又集中体现在表演艺术的各种行当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的各个方面。

唱功方面,潮剧各行当演唱皆用真声,这与粤剧、京剧的假声唱法形成明显区别。使用古谱“二四谱”。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体为主、板腔体为辅的联合体制,并有一唱众和的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演唱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强。

乐队伴奏保留了唐宋以来的古乐曲。

潮剧有生、旦、净、丑各行,身段做功严谨规范,并富有写意性特点。各行又细分多种,例如丑行中的“项衫丑”,就以扇子功闻名全国。丑行的“溜梯功”则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久享盛名。

三、人物性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人物性。

潮剧表演艺术的“最大高任务”,是角色创造,即人物形象塑造。“演人不演行”,讲的就是行当是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的。

在这方面,潮剧表演艺术家作出了突出的艺术贡献。例如姚璇秋《扫窗会》中创造的王金真的人物形象、在《苏六娘》中创造的苏六娘的人物形象、在《辞郎洲》中创造的陈璧娘的人物形象;洪妙在《杨令婆辩十本》中创造的佘太君的人物形象;张长城在《闯开封》中创造的王佐的人物形象;朱楚珍在《闹开封》中创造的诰命夫人的人物形象;吴丽君在《荔镜记》中创造的安人的人物形象;陈学希在《张春郎削发》中创造的万家春的人物形象;陈秦梦在《袁崇焕》中创造的袁崇焕的人物形象;“潮剧金嗓子”郑健英和方展荣在现代潮剧《屯兵回乡》中创造的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潮剧新秀”张怡凰在《烟花女与状元郎》中创造的李亚仙的人物形象……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人物性是潮剧表演艺术的主攻方向与核心特征。

四、情感性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四个层面,是情感性。

情感性是潮剧表演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潮剧表演艺术的人物性,以表现人物的情感为重中之重。潮剧所有剧目、所有行当的所有表演,都必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通过演员切身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以这种思想感情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演出效果。

潮剧表演历来强调“以情入戏”。潮剧青衣,俗称“乌衫”,尤重演悲情。潮谚云:“小生拿折扇,花旦抛目箭,乌衫目泪嗒嗒滴。”潮剧传统戏中,乌衫上场之前先在幕后内叫“苦呀!……”潮剧乌衫多演悲剧人物,所以要求演员“面布愁云”、“眼含哀思”,要情之所至,催人泪下。例如潮剧《井边会》中的李三娘咬手指写血书的一段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的表演堪称经典。唱腔“别郎容易见郎难,遥望关河烟水寒,数尽飞鸿书不至,井台积泪待君看。十六年前容颜改,八千里外心怎安?早回一日能相见,迟来一刻见面难。”姚璇秋老师凭借哀怨凄楚的曲调,运用声声哀鸣的唱腔,表演得荡气回肠,令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又如她在《扫窗会》中的表演,有一段戏是“扫庭寻夫”,除唱腔凄婉动人以外,有一段念与做的表演也成为经典:当剧中人物王金真进房与丈夫相会之后,姚璇秋扮演的王金真高举扫帚念了一句:“冤家,我恨不得把你一扫——”正在扫下时,她忽然看见了披头散发的丈夫,并听到他负疚地念了一句:“妻啊!你就扫下来吧!”顷刻间,她心绪缭乱,五内俱焚,举帚的手微抖着软了下来,扫帚立刻滑落在地面上,她对丈夫怒视的目光瞬间化为爱的凝视。姚璇秋正是以“举帚”与“落帚”这两个戏剧动作,将人物的怨恨与怜爱的矛盾心境与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潮剧表演艺术的核心标志与最高标准,是情感性。

[1]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

[2]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216-217.

猜你喜欢
潮剧剧种表演艺术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