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几点方法

2015-08-06 11:09刘海波
魅力中国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小学生

刘海波

摘要: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且应把它放在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的做法是:1.以读为本2.重视感悟3.结合形象4.注重口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正是进行语感训練的最佳时期,如若教师引导、训练得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水平十分有益。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培养小学生语感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

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范读。教师要注重范读,不断提高范读水平,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体验语感。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中获得语感的体验。

2.丰富朗读的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师生合作读……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情感体验,鼓励他们从诵读当中去获得感悟。

二、重视感悟

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感悟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独”“异”“遥”等词语,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遍插茱萸少一人”使兄弟之情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诵读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诗歌作品还有很多,像《游园不值》、《游子吟》等古诗,我们都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结合情感切入点,加深情感体验,鼓励他们从诵读当中去获得感悟,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学生的语感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三、结合想象

优秀的散文和诗歌总是充满激情画意,言尽而意未尽,常常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天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广阔的天地之中。想象好比是语感的催化剂,想象越丰富、语感越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开发智力,拓宽思维,使学生触会贯通地发掘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比如在学习古诗《望天门山》时,我首先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边听我朗读,边想象山之气势,水之澎湃,然后介绍写作背景,播放天门山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从而对这首诗的意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语言,逐步培养了语感。

四、注重口语

语感可以分为书面语语感和口语语感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语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说是比较全面的。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侧重的是学生书面语语感的培养;而口语语感的培养,则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机会,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丰富说的形式,总之,要不拘形式,不设条条框框,让学生真正想说、敢说、会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口语交际情境更有利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是最自由最真情的,语言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语气十足,语感丰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式。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中,它最终还是要运用日常的生活中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鼓励学生说说今天你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将让学生回家把课文里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的语感无处不在,培养语感的方法也无处不在。虽然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积极探寻语感培养之路,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我相信学生的语感就能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 2006.01上海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语感语文教学小学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