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蓉
校园图书馆是学校传播文化的主阵地,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沃土,我们要充分认识校园图书馆在語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这里信息资源丰富,集纸质书籍,电子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于一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为低段孩子创造热爱阅读的条件,寓教于乐。校园图书馆对于低段孩子的阅读培养有哪些辅助性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校园图书馆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他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和环境,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要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和外在因素。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阅读的理解,也许仅仅限制在老师、家长或者伙伴在幼儿园时给讲的故事中来,没有真正走进书店或是图书馆去阅读,更没有直接的阅读经历,因而谈不上喜欢阅读。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在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中,有意识带他们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看见里面摆放整齐的上万册琳琅满目的书籍,一张张漂亮的书桌,孩子们早已欣喜万分。不仅如此,我还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受其他年级的学生在那孜孜不倦的读书,感染书迷专心致志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从那以后,每次下课或者是午休时间,孩子们都会跑到图书馆门口,问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去读书。可见,校园图书馆可以直观的、直接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校园图书馆是语文课程实践的场所
校园图书馆不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也是语文课程实践的场所。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是部编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就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这是个全新的栏目,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学情,创造性地开发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体验主动阅读的快乐。为了这个课程有效又有趣地开展,我把教学的地点从习惯性的教室搬到了学校图书馆进行。图书馆里分类摆放的各种书籍,一个个书柜放着相应的种类标签,学生进入到这个环境,就像进到了真正的书店一样,为这课的顺利开展和实践,提供了一个真实且可操作的情景。
课例《快乐读书吧》片段
……
(一)跟着老师去书店
师:孩子们,这里有很多你们爱看的书,有科普读物,有绘本,有童话寓言,有诗词儿歌,还有儿童手工和绘画启蒙书……你们喜欢吗?(喜欢)
(二)找到老师想看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很想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谁能帮我找到这本故事书呢?(生找,师指导。)
师:我们来确认一下,陈博同学是否帮老师找到了这本书?
确认书籍:看封面,这是一本《爱徒生童话》,里面都是童话故事,再打开封面目录查查,找都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哇,陈博,你真能干!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找到这本书的吗?
生:首先来到小学生童话专柜,找到《安徒生童话》这本童话书,再打开封面看目录,就可以查找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了。
师小结找书流程:找书柜——看书名——查目录
(三)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的方法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籍,再安静的看,把不看的书放回原处。
……
在以上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园图书馆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去上课,不像坐在教室里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那样空洞,他们既兴趣浓厚,又让在这样的环境亲自实践,从而使得课程得以顺利完成,有效地提高了我们语文课程目标地达成,可见校园图书馆对语文课程地实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校园图书馆是学生海量阅读的保障
叶圣陶说过:“要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程,必须在课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单单靠课堂上的45分钟还是不行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从这些数字表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建立语感的关键时刻,也是最佳时机,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初步认识到了一些客观事物,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可由于语言有限,很多都是比较零碎的片段,有些还词不达意,不能规范表达内容。所以,需要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语言,帮助他们可以欣赏到语言中锁蕴含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境,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海量阅读,就需要他们有大量的书籍来支持。那么,这么多的书籍从哪些渠道来呢?纵观以往的经验,一是自己购买,二是相互借阅,三是建立班级图书角……这些渠道都还不够,加上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给孩子那样多的钱去购买书籍。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我们的校园图书馆就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是一个具大的宝盆,可以读经典、读科技、读民间故事、读笑话幽默、读传奇……纸质的、电子版的各种书籍应有尽有。我们就应好好利用这样的地方,让学生读好校园图书馆的藏书,畅游书籍的海洋,体会知识的浩瀚无边,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四﹑校园图书馆能滋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倡导学生阅读,不仅是要增加他们阅读的数量,更要培养其阅读的品质,提升阅读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在校园图书馆这样特定的沃土里可以滋养学生的哪些品质呢?
(一)学会安静读书,不高声喧哗
校园图书馆是全校师生阅读的地方,每天来这里读书的人很多,我们走进这样的一个环境来阅读,就要求每个读者必须学会安静,否则会影响到他人。而我们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加上好奇心极强,刚走进校园图书馆读书,会情不自禁地大声谈论,或高声朗读。如果他们经常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读书,加上图书馆里的墙壁上到处贴着“读书请勿高声喧哗”、“请不要随时走动”、“请放轻你的脚步”……这样的温馨提示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也会耳濡目染,从他人身上学会安静、认真思考,这是一个阅读者不可或缺的好品质。
(二)学会爱惜书籍。
读书,对于一个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很多孩子读完书后会随手一放、一扔,或者书角弄卷,更或者会在书上乱画,不爱护书籍的坏习惯是经常可以看见的,其原因是他们一个人阅读的时间较多,没人陪伴,无聊,于是就有了以上那样的举动。可如果在校园图书馆这样的环境中去阅读,就算他们想把书乱扔,或乱画,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员也不会允许,一定会监督他们把书籍放回到原处,放回规定的书柜里才行,这样,有意地规范了他们的不良行为。其次,图书馆里其他孩子都把书收拾整齐,干干净净地放回到书柜里时,他们看见了,也会慢慢学会不乱放了,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会爱惜书籍了。
总之,校园图书馆的建立,不但为学校均衡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为我们语文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加大学校学科教学与校园图书馆的联系和互通,是很有必要的,更要让校园图书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