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学习物理最重要的环节,有着和初中物理不同的地方,学生如何实现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并且掌握高中物理的精髓,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就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有趣味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借鉴,开展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起愉快地教学和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初中物理;建议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学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学生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物理教师教学有所借鉴,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培養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往高处流”的奇特景观,用物理学来解释。没有兴趣的要强迫自己多多努力认真学习,慢慢入门就有兴趣了。
二、重视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如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即V=s/t、V=(v0+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三、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侧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质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如光电效应中电子脱离金属的逸出功是从能量转化来理解的;动量概念应联系动量定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电阻概念应联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来理解。电阻的定义是R=U/I,按欧姆定律,我们来体会电阻的妨碍作用。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也由U与I的比来理解。从焦耳定律来体会电阻是耗费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元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不能分开磁通量概念和感应电动势概念等。
四、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搞题海战术
物理课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科学方法又渗透于物理知识中,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尤其重要。可以说,中学物理中每一个模型的建立,每一个概念的抽象,每一个规律的提出,每一个公式的得到,每一个实验的设计,每一个表格的出现,无不闪烁着科学方法的灵光,这一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认真地“捕捉”。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门径,知识的增长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而能力的具备才是一个高素质的公民适应科技化的现代生活。特别是当前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知识迅猛增长,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教材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又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生产技术中甚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成为富有创造才能的劳动者呢?这要求大家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初中物理知识多是一幅精美的画,一个很直观的实验,摸得着,看得见,注重形象思维和定性分析。而高中不同,定律、定理的推理,概念的归纳与综合,模型的抽象概括和理想化,这都要我们去理解、去想象。因此,学生要迅速转变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学会”的过程中迅速增加“会学”的成分,逐步在“学会”过程中“会学”起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教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物理不是想懂就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