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生
如何让远程教育服务落实到农民群众致富的具体实践中?广西凤山县远程办有新招。位于南疆边陲、县域七山一水的凤山县穷则思变,在石漠化山区种核桃发家致富。凤山县远程办及时跟进,针对核桃种植产业的前期宣传发动和后期技术推广,以及形成规模后的产业升级,制定了一整套远程教育“靶向服务”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为凤山县石漠化治理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场景一:远教喇叭搞宣传,给群众加油鼓劲
时间:2012年2月
地点:中亭乡柏林村
“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下面将重播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快凤山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稍后,将重播有关单位针对我县核桃产业现状发表的研讨文章……”上午10点,柏林村的远教喇叭适时响起。
2012年,凤山县远程办因应新任务推出了“远教喇叭”这一新服务形式。凤山县80%的群众生活在山区,在信息传播上比较落后,远程办针对这一传统宣传弱点,在各乡(镇)、村的远教站点建立远教广播室,把县里关于核桃种植的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以及核桃种植前景的分析文章制作成广播节目,刻成光盘发到各村播放。柏林村村民骆尚球响应号召,把自家那20亩贫瘠的山坡地改成了核桃园。他喜滋滋地说:“每年每亩地国家补助我10斤化肥,还有退耕还林补贴,有这种好事那还能不种(核桃)?这都是这个喇叭告诉我的。”
场景二:建立党员示范户,党群结对传技术
时间:2013年6月
地点:中亭乡兴隆村
“看好了,核桃树下套种蚕桑,株距与平地上不一样。要好好跟着学啊,核桃效益来得慢,咱们得‘以短养长……”兴隆村的党员周春席一边为村民示范核桃树下的植桑技术,一边语重心长地说。
以往核桃种植在凤山县不上规模,懂技术的人也不多,这使新上马的农民面临技术匮乏的难题。凤山县远程办针对这一问题,强化原有的党员中心户模式,专门针对核桃产业,在各村组建立了新的核桃种植中心示范户。远程办选择带头发展产业的党员干部和种核桃的行家里手,成立示范户,以示范户为中心建立核桃种植技术传帮带小组,以干帮群、以老带新。“我看了远教平台上的课件,就按照课件里说的一边实践一边教别人。现在我教大家搞间作、种蚕桑,给大家解决了眼皮底下的困难。”周春席得意地说。
场景三:远教站里说加工,产业发展纵深化
时间:2014年5月
地点:中亭乡陇碰屯
“核桃全身都是宝,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核桃仁、果皮、枝叶、树皮、花粉及木材均可开发利用……”陇碰屯远教站点里,正在播放河池市核桃办主任韦御敏的核桃深加工讲座课件,几十位党员和核桃种植户聚精会神地边学边记。
鉴于凤山县山多路难、种植户分散,远程办积极创新,联合河池市、凤山县的有关部门和核桃种植专家,制作了一系列核桃种植和产业加工技术课件,做成光盘后发到各基层站点以及种植面积超过20亩的种植户手中,让群众反复收看。同时,组织各村成立核桃产业协会,鼓励产业协会抱团发展核桃深加工产业。陇碰屯青年骆相华爱学习、敢闯荡,率先在村里引进新式果实处理设备,生产多品级袋装核桃仁,先人一步尝到了产品深加工带来的甜头。
通过“靶向服务”,凤山县远程办摸索出了服务本县核桃产业发展的长期工作模式,帮助凤山山区群众从石头缝里“抠”出了“绿色银行”。
(作者单位:广西凤山县县委组织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