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红兵
秦岭巍峨,巴山耸峙,为安康大地铸就了含铁的个性;层峦叠嶂,汉水迂回,造就了安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安康市远教人工作在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地带着这片土地的冷峻与豪迈,一直坚持迎难而上,以独特的视角把镜头聚焦秦巴,打造特色乡土课件,助力安康经济发展。
唱好山歌报乡亲
在安康市委组织部领导下,安康市远程办确立了“特色制片、制特色片”的课件开发原则,在选材方向和制作目标上聚焦当地、针对问题、回报乡土。
对准本土典型人物“富矿”深入挖掘。在旬阳县,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陈分新这个人,这个小时候只上过七年学的村支书,用十年时间带领王院村开山修路、通水拉电,使王院村摘掉了贫穷的帽子。他的努力造福一乡,他的经历也鼓舞一方。旬阳县电教中心经过大量的调研采访,广泛收集陈分新事迹素材,制作了人物专题片《大山擎旗人》。随后,安康市和旬阳县又联合持续深入挖掘,创作了反映陈分新典型事迹的《大山脊梁》,反映其村级治理经验的《王院村的民主管理经》《陈分新“十指联动”工作法》等电视课件,宣传陈分新的典型精神,推广其致富带富和管理基层的工作经验。旬阳县的这个做法,其实源自安康市制片战线近年来形成的一个制片模式:集中宣传,深入挖掘,使宣传纵深化,让典型更典型。
抓住需求点,用制片解决实际问题。用制片促进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安康市远程办的目标,他们也一直怀抱这个信念致力于制片实践。高山大岭的阻隔使安康群众处于信息相对不对称的窘境中。因此,安康全市各级远程办都有意识地勇做政策传声筒,力争扫除山区群众信息覆盖盲区,使老百姓“身在山中知天下”。从2009年起,岚皋县每年自制12期、2400套电视教材《岚皋党建》,发放到全县各村(社区)远教终端站点,及时传递县委决策部署和惠民政策。自制电视教材的按时发放使山里的百姓得以及时跟上政策形势、熟知市场信息,从而在行动上把好时代的“脉”、踩上市场的“点”。
目标受众细分,使课件开发专题化、系列化。各级远程办秉持这样一个制片指导思维:要拍片,先定位。每制作一部片子,都要确定片子的目标受众群体,然后策划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安康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平均文化水平落后,致富带富能力不强。安康市委组织部与安康市农发办用近两年时间,联合制作了《秦巴山区大枇杷很短化密植栽培技术》《魔芋种植技术》等一系列符合安康农业产业化建设实际的科普教材,制成光盘下发到各乡(镇)、村和产业大户手中,让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提高致富带富能力。
花好还需雨露润
为了让制片工作有序进行,安康市一直致力于优化制片软环境,创新机制破解制片工作难题。
纵向分解,横向联合,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作为一个贫困地区,财政紧张客观上制约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为了尽可能保障课件制作,安康市通过资源整合、分级负担等办法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白河县远程教育“四个整合”中的资源和经费整合就是这一思维指导下形成的基层工作经验:协调县农业、文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在经费方面整合财政经费、党费和各有关部门教育培训经费,集中力量做课件。平利县则采取了县上负责对选题审核把关、选题所在镇负责提供摄制经费的制作机制,既避免了人情化选题,也缓解了经费压力。安康市远程办摄制《陈分新“十指联动”工作法》时,由市、县分级承担摄制经费,共同策划、撰稿和编导,并外请专业制作公司拍摄、制作和包装,在节约经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件的制作质量。
及时跟踪,快速反应,避免课件信息滞后。快速反应机制是安康市课件制作工作的又一个性所在。为了在信息传播上紧跟市委中心工作和经济发展形势,安康市针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选题建立了联合取材、及时跟踪的快速制片机制。2010年安康市“7·18”特大洪灾期间,安康市远程办与陕西省电教中心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到岚皋、紫阳、汉滨等重灾区跟拍,昼夜加班半个月,制作了《为了人民的安康》,及时地宣传了抗洪救灾工作,也激起了广大党员群众全力投入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勇气。
突出选题规划性,使课件紧密结合实际。为了避免课件制作选材重复、针对性不强等弊病,安康市在选材上强调规划性,力争每部课件都链接产业腾飞、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汉阴县蒲溪镇三堰村有制作五香豆腐干的传统,深受县内外群众的欢迎,但产业规模一直很小。汉阴县远程办针对这一实际专门制定规划,选取了比较典型、易于推广的五香豆腐干制作工艺流程,制成《汉阴五香豆腐干制作方法》课件,对准了汉阴群众的需求。这个课件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十分广泛,很多加工豆腐干的汉阴个体户都说自己在网上看过这个课件,当初正是看了课件后才开始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秦巴荧屏水长流
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特色化选材和模式化开发,在形成安康制片工作个性的同时,也为秦巴山区人民开了眼界,使远程教育成为一辆载民致富的“动力战车”。
制片工作在长效机制下一路前行。健全的机制和准确的定位使安康实现了乡土课件开发工作常态化。从2008年至2014年,全市完成上报省委组织部并被收录了二百多部电视课件(含示范课),每年上报完成的课件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自制的党员电教片《山与海的连线》《为了人民的安康》在中组部电教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奖,《话说朱平风》《邮路天使》《心连心》等作品在全省观摩评比中获奖。
适用课件资源库为安康发展强后劲。烤烟是旬阳县的主导产业,为配合烤烟种植和加工技术的推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旬阳县电教中心就与有关部门联合制作了一系列烤烟生产加工技术课件,发放到各乡(镇)、村巡回播放,同时在县电视台集中展播。长期的潜移默化,加上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旬阳县烤烟产业成为县里的拳头产业。自2011年福建中烟工业公司在该县建立“七匹狼”卷烟品牌神河烟叶原料基地单元后,上海“中华”、山东“双喜”、广东“泰山”、陕西“好猫”等卷烟品牌也相继在该县建立了烟叶原料基地单元。目前,全县20个种烟镇已发展成为国内部分厂家和品牌企业烟叶原料的“第一生产车间”,秦岭“山地金”特色优质烟叶市场更趋明朗。
秦巴大山打通小康高速路。几年来,汉阴县通过对本县特色小吃产业的课件宣传和组织学习,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对这一产业的热情,一批致富能人应运而生。2012年,龙垭镇致富带头人黄森林创办八喜食品厂,生产汉阴五香豆腐干,产品远销省内外。2013年,龙垭镇农民金斌创办阿里旺食品厂,发展汉阴炕炕馍,产品已走进国内各大超市。在有针对性的组织制片和集中学习带动下,宁陕、平利、紫阳、镇坪、岚皋、旬阳的食用菌、大鲵、富硒茶、中药材、魔芋、油桐等一批安康特色种养殖产业均得到了长足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乡土课件开发汲取了安康大地的养分,打开了安康群众的视野,也夯实了安康人走在小康路上的脚步。
(作者为陕西省安康市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