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林 邹海伦 王文凯
摘要:系统调查了湖北省广翅蜡蝉科害虫的种类,依据资料鉴定出3属11种,描述了每个种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信息。
关键词:广翅蜡蝉;种类;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39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0.023
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昆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以及雌虫在嫩枝、叶上产卵造成危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果树及园艺园林害虫,逐渐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大量有关广翅蜡蝉的研究已经相继开展,涉及到种类调查、形态识别、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预测预报及防控技术等方面[1-21]。
近些年来,多种广翅蜡蝉在湖北省部分地区暴发成灾,严重影响农业、果业的生产。鉴于此,对湖北省广翅蜡蝉害虫的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以期为该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于广翅蜡蝉发生期内,在湖北省各地开展调查采集,用捕虫网捕捉广翅蜡蝉,成虫带回室内直接制作成针插标本,幼虫和卵连同寄主植物枝条带回室内饲养至成虫,进行整理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系统采集,结合长江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广翅蜡蝉标本,依据资料共整理、鉴定出3属11种,结果如下。
2.1 疏广蜡蝉属(Euricania Melichar,1898)
2.1.1 带纹疏广蜡蝉(E. fascialis Walker, 1858) 体大部分褐色至栗褐色,中胸盾片近黑褐色,足有时黄褐色。前翅透明,略带黄褐色,翅脉全褐色,翅面近基部中央具1褐色小斑,周缘具宽阔的褐色环带,前缘宽带被中央及外方1/4处的两个黄褐色四边形斑中断,翅中央具1栗褐色横带,其中央常不明显,翅外侧靠近端部具1条由若干横脉组成的较直的横线[20,21]。
寄主:柑橘、桃、杏、梨、桑、构树、刺槐、洋槐、茶、枣、花椒、喜树、木梓、石榴、栀子、牡荆、苎麻、辣椒、艾蒿、益母草、龙葵、苍耳[15, 20,21]。
分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贵州。
2.1.2 眼纹疏广蜡蝉(E. ocellus Walker,1851) 身体大部分黄褐色至栗褐色,中胸盾片颜色更深。前翅大部分无色透明,翅脉中央基部无色,其余褐色,翅面近基部具1栗褐色小斑,周缘具栗褐色宽带,前缘带特别宽,被中央及近端部处的2个黄褐色三角形斑中断,翅中央具1条宽阔的中部形成圆环的栗褐色横带,翅外侧靠近端部若干横脉组成的横线略呈波形[18,20,21]。
寄主:柑橘、茶、桑、油茶、桃、构树、喜树、法国梧桐、洋槐、油桐、蓖麻、益母草[15,18-20]。
分布:海南、台湾、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日本、缅甸、越南、印度、锡金、孟加拉。
2.1.3 透明疏广蜡蝉(E. clara Kato,1932) 头、胸、腹除唇基、喙、后胸及腹基部黄褐色外,其余无栗褐色,中胸盾片近黑褐色。前翅大部分透明略带黄褐色,翅脉全褐色,翅面近基部中央具1模糊的褐色小斑点,前缘具宽褐色带,其近中部具1较明显的黄褐色斑,外方1/4处有1不甚明显的黄褐色斑割断褐带,外缘和后缘仅具褐色细线,翅面中央及外侧近端部各具1条由横脉组成的褐色细线[18,20,21]。
寄主:洋槐、枸杞、竹[18,20,21]。
分布:陕西、湖北、贵州;日本。
2.1.4 西藏疏广蜡蝉(E. xizangensis Chou & Lu,1981) 头顶、前胸背板及中胸盾片黑色,口器及足黄褐色。前翅淡黄色,透明,近基部中央具1黑色近圆形斑点,前缘及外缘具较宽的黑色带纹,内缘黑色带纹较窄;前缘带纹被两个黄褐色斑所中断,第1个黄褐色斑位于前缘中部之后,其后下角具1小白斑, 第2个黄褐色斑位于端部1/4处,翅面中央具1条从近中部断开的弯曲的黑色横带;外侧端部具1颜色稍淡的横带[14,21]。
寄主:柑橘、构树、桑(笔者在湖北观察到的该虫寄主)。
分布:湖北、西藏。
2.2 宽广蜡蝉属(Pochazia Amyot et Service, 1843)
2.2.1 圆纹宽广蜡蝉(P. guttifera Walker,1851) 体栗褐色,中胸背板近黑色。前翅不透明,前缘端部1/3处具1三角形略透明的浅色斑,外缘有两个较大的半透明斑,沿外缘纵脉之间有一系列极小的透明斑,翅面中部有1深黑色圆斑,圆斑内有半透明小斑,翅面散布黄色、白色蜡粉[18,20,21]。
寄主:柑橘、樟树、女贞、刺槐、油茶[15,18, 20,21]。
分布:贵州、广西、湖北、湖南;印度、斯里兰卡。
2.2.2 柿宽广蜡蝉(P. sublimata Jacobi,1916) 头、胸部背面黑褐色,腹面深褐色,腹部端部数节深褐色。头、胸部及前翅表面通常被绿色蜡粉。前翅不透明,前缘外侧深褐色,逐渐向中域及后缘变浅,前缘外方1/3处略微凹入,具1三角形至半圆形的淡黄褐色斑,翅面端半部具两条清晰的近于平行的横线[20,21]。
寄主:柿、山楂、咖啡、柑橘、桃、杏、梨、枣、枫杨、构树、柳、女贞、梓树、桅子、黄杨、金银花、迎春花、刺槐、辣椒、葡萄、泡桐、番茄、冬瓜、丝瓜、南瓜[15,20,21]。
分布:黑龙江、山东、湖北、福建、台湾、广东。
2.3 广翅蜡蝉属(Ricania Germar,1818)
2.3.1 缘纹广翅蜡蝉(R. marginalis Walker,1851) 体大部分褐色至深褐色,中胸盾片近黑褐色。前翅深褐色,后缘颜色稍浅,前缘外侧1/3处具1三角形大透明斑,其内下方具1近圆形透明斑,此斑的内方还有1黑褐色圆形小斑,外缘有一大一小两个不规则形的透明斑,后方斑点较小,沿外缘还有一列极小的透明斑点,翅面上散布有白色蜡粉[20,21]。
寄主:柑橘、桃、油茶、桑、咖啡、黄杨、女贞、樟树、桅子、构树、石榴、刺槐、牡荆、迎春花[15,20,21]。
分布:湖北、浙江、广东;缅甸、印度、马来西亚。
2.3.2 八点广翅蜡蝉(R. speculum Walker,1851) 头、胸部黑褐色至烟褐色,足和腹部褐色,有些个体后胸、腹部第1节及足黄褐色。前翅烟褐色至褐色,前缘近端部2/5处具1近半圆形的透明斑,其外下方具1不规则的较大的透明斑,其内下方具1长圆形的较小的透明斑,近前缘顶角处具1极小的狭长的透明斑,外缘具两个较大的透明斑,前者形状不规则,后者长圆形,内含1个或大或小的褐斑,翅面散布白色蜡粉[20,21]。
寄主:苹果、桃、李、梅、杏、樱桃、枣、柑橘、桑、茶、油茶、板栗、油桐、苦楝、棉花、柿、苎麻、大豆、玫瑰、迎春花、腊梅、杨柳、桂树、咖啡、可可、蕨、洋槐[15,20,21]。
分布: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
2.3.3 褐带广翅蜡蝉(R. taeniata St?覽l,1870) 头、胸部背面褐色,腹面颜色较浅,腹部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基部和前缘颜色较深,翅面具4条深色直横带:中央具2条较宽的横带,其外方具1条极细的褐色横带,近外缘具1条颜色更深的宽横带。后足胫节外侧具2刺[20,21]。
寄主:柑橘、水稻、甘蔗、乌桕、喜树、禾本科杂草[15,20,21]。
分布:陕西、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3.4 钩纹广翅蜡蝉(R. simulans Walker,1851) 体褐色至深褐色,以中胸背板颜色最深。前翅油状光泽明显,前缘外侧2/5处具1长三角形透明斑,中央内侧具1宽阔透明横带,略微弧形,前端不伸达前缘的横脉区,外侧近端部具2条透明的短横带,前面1条的两端略向内弯,其内方近顶角处具1黑褐色隆起的圆斑。后足胫节外侧具2个较大的刺和1个较小的刺[20,21]。
寄主:柑橘、梨、桃、苹果、茶、桑、苎麻[20,21]。
分布:黑龙江、山东、四川、湖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
2.3.5 暗带广翅蜡蝉(R. fumosa Walker,1851) 体栗褐色,中胸背板颜色最深,足和腹部淡色。前翅褐色,前缘略呈弧形,端半部具4条模糊的深色宽横带。后足胫节外侧具4个较大的齿状刺[20,21]。
寄主:禾本科作物及杂草[20,21]。
分布: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台湾。
参考文献:
[1] 陈庆红.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结果[J].湖北植保,2000(3):24-25.
[2] 胡梅操,祝柳波,袁嗣良,等.柿广翅蜡蝉的生物学及预测预报试行办法[J].江西植保,1998(1):8-11.
[3] 刘永生,张清良.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1,30(2):39-41.
[4] 刘永生.柿广翅蜡蝉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J].农资科技,2003(5):18-19.
[5] 刘曙雯,嵇保中,张 凯,等.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刻痕的分布与危害特点[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7-62.
[6] 罗天相.柿广翅蜡蝉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5):76-77.
[7] 罗天相,刘 莎.柿广翅蜡蝉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57-1067.
[8] 罗天相.为害果树的广翅蜡蝉科害虫的田间识别[J].江西植保,2003(1):14-15.
[9] 汪 篪,张国宝,刘 进,等.柿广翅蜡蝉危害柑桔的特点与控制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3):12.
[10] 王洪亮,李卫海,王丙丽,等.柿广翅蜡蝉成虫足感受器超微结构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19):127-129.
[11] 王洪亮,王丙丽,田雪亮.柿广翅蜡蝉成虫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174-177.
[12] 夏雄勤,陈碧莲,孙兴全,等.柿广翅蜡蝉发生规律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99-200.
[13] 谢广林,王文凯.柿广翅蜡蝉泌蜡习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9):7-8,11.
[14] 谢广林,尚 娜.西藏疏广蜡蝉形态记述及泌蜡习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0):4946-4948.
[15] 徐冠军,钟仕田.宜昌地区桔园蜡蝉种类调查初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8,7(2):196-198.
[16] XU C Q,LIANG A P,JIANG G M. The genus Euricania Melichar (Hemiptera:Ricaniidae) from China[J]. 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2006,54(1):1-10.
[17] 姚廷山,冉 春,胡军华,等.山东广翅蜡蝉在柑桔园中的为害与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5):76-77.
[18] 张玉波.西南地区广翅蜡蝉科昆虫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D].贵阳:贵州大学,2009.
[19] 赵丰华,吕立哲,任红楼,等.豫南茶园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J].中国茶叶,2011(5):18-19.
[20] 周 尧,路进生.中国的广翅蜡蝉科附八新种[J].昆虫学报,1977,20(3):314-322.
[21] 周 尧,路进生,黄 桔,等.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6册:同翅目,蜡蝉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