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潜能开发者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阅读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传授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巧;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三是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四是课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指导;五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68-01
作为潜能开发者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放眼未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的习惯。语文既然离不开阅读理解,那学生就需要从每一个环节、每一节课、每一天开始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孩子们成为会阅读,会理解的现代人。阅读具有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阅读的教育功能,将语文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传授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巧
无论是教材的阅读,还是习题的阅读,我们要求学生一般要做到“三读”,即粗读、细读和研读。研读时,要求学生能够抓住关键句和重点句反复阅读,仔细推敲,领会其内涵和含义。例,学生在阅读《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能抓住“冒”这个重点词,通过举例等方法理解它的含义。阅读要求是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验证而是去发现。到了中高年级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阅读教学,可以为教师授课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的教育思想,也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能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思维逐渐严谨缜密。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刚开始时,教师可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三、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
指导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刚开始阅读往往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低年级学生极少会把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有没有兴趣的阅读效果是不一样的,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有意义的阅读转化。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能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致。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四、课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指导
小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当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阅读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阅读(预习)和讲后阅读(复习);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对学生的阅读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如阅读后完成规定的练习,可以从练习的结果看出学生自学的效果;要求学生对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课外参考读物,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 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他们之间的规律。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