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活动中表象获取的小策略

2015-08-05 01:11:40张国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表象美术幼儿

张国桥

【摘 要】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美术活动的基础内容,为美术活动起着描绘和符号功能,也给活动带来了创造力。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引导幼儿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选择适当的对象、科学的内容,选用合理的方法、恰当的语言获取丰富的表象,使美术活动真正做到了:不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而且传授正确的技法技能,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表象策略

幼儿美术,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在谈及幼儿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已经深受伤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困,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可见,在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放任自由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失去美术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于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是不成功的,是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我认为激活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表象内容,提高幼儿表现技法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就丰富幼儿表象的小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教育经验。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美术活动的基础内容。依据赫伯特·里德思维发展理论: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表象就起着描绘和符号的功能,幼儿美术活动就是幼儿将表象进行变形、分解、组合、联想等等,以此来宣泄情感、表达个性的活动。在多年的幼儿美术活动组织中,我注重:

一、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从而获取丰富的表象

(一)选择适当的对象进行观察,丰富审美表象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我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花、草、树、叶、商店、街道、节日活动等孩子们能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还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还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庭、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回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经验。从而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丰富日常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面,积累丰富的审美表象。

(二)选择科学的内容进行观察,及时建立正确表象

美术活动中的观察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观察。科学活动中观察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而美术活动的观察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强调的是“美”。我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时,注意有距离的观察,例如:对柳树和松树的观察,就不像在科学教育中那样要求幼儿说出柳树是一种落叶树,松树是一种常绿树,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柳树与松树的树冠形状的不同、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差异;微风吹来时,柳树与松树不同的动态;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松树的伟岸挺拔等情感象征性。又如:对下雨天的观察,在科学领域中,幼儿需要了解雨的形成过程,雨对植物、人的作用及影响等科学知识;而在美术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时候,天空是灰白的,雨从天空落下来时大雨、小雨的不同线条,以及风儿一吹,雨线飘动的样子,雨中人们的行为、装束形态等,让幼儿建立正确的表象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活动。

(三)选用合理的方法指导观察,确保表象的完整

美术活动中对部分的观察是为整体服务的。所以我在引导幼儿观察时,遵循这样一种顺序:首先从远处观察事物的整体及其背景,让幼儿获得整体印象,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征以及相貌,最后回到整体上,让幼儿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例如:感知热闹的运动会场,可以先从远处整体观察运动场的热闹与紧张气氛,再让幼儿思考:这种热闹与紧张的气氛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让儿童带着问题从远到近地观察:远处的天空飘着各色气球,近处的墙上插着彩旗,挂着标语,这些气球、彩旗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身边的小朋友和家长参加着各种活动项目,他们呐喊着,高叫着,跃跃欲试。总之,这些都表达了一种热闹与紧张的气氛。

(四)选用恰当的语言引导观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表象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问题的合理提出是尤为重要的。在引导幼儿观察时,我多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开放性语言来向幼儿提问,而不是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因为启发性的语言更能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从中获取更加丰富完整的表象。

二、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多渠道获取正确的表象

美术活动的特殊性在于美术活动中不但要传授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要将正确的技法技巧同时传授给幼儿,提高幼儿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听教师讲解技法要领,更主要是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建立表象。

(一)运用电教媒体获取听觉、视觉综合性的表象

电教媒体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调动幼儿的视听两种感官参与,让幼儿不僅获取视觉的表象,还可获取听觉表象,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如:在描绘《最带劲的拉拉队员》时,我选用电教媒体让幼儿即时观看亚运会各国拉拉队员的不同表现,观察拉拉队员的发型、肤色、面部表情,头上、脸上有代表性的特殊装饰,肢体动作的变化,同时可以听到他们呐喊助威的语言……使活动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了美术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

(二)适当选用师幼的肢体语言获取相关的运动表象

就拿一个“运动会”场面描绘来说吧,在参加运动会时幼儿的知识、生活经验仅限于运动的项目内容和自己的动作技能,而要真正在画面上用线条勾勒出场景,描绘出细节时,对人物动态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真正让幼儿获取正确的动态表象,我认为在活动中恰当选用师幼的肢体语言,再现动态场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在描绘“过泥洼”、“拔河”……活动场面时,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观察每个动作的变化:从面部表情、五官变化,到上身的倾斜、直立,双腿不同程度的弯曲,再到脚尖的朝向……这样幼儿描绘出的才是真正的运动会场面。

当然丰富的表象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育者不断摸索总结,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活动。

猜你喜欢
表象美术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