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诗歌

2015-08-05 18:01:03陈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歌方法教学

【摘 要】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应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诗歌;教学;方法

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份浪漫,一份执着,一份诗意,一份追求。诗歌的“每一个字都是无底的深渊”。我想,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如果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契机。

一、融情于读

读是学生文本性的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为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

用古人的话来说这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内”。而诗歌更以其细腻含蓄的情感见长,这更需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感情去体验去品味。这种感受是非常精细、微妙的。因此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甚至反复体验。

当然音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比如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琴声铿锵有力可以伴一些描写边塞,表达赞美之意的诗歌,像《凉州词》、《化石吟》;萨克斯《春风》)旋律美妙动听,深邃而温馨,可以伴一些深情、轻柔的诗歌,像《金色花》、《再别康桥》。

我在教授《金色花》一诗时,先要求学生通过自读,然后合理的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的环境、氛围,然后将诗歌设想出合理的场景以及是中孩子、妈妈的情态心情,形成文字交流。文中母子的深情而细腻的爱,本来是无形的,却被学生以生动语言,形象描述,根深蒂固的潜入了每个人的心底。

二、用诗寄情

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往往是意境深远,引人入胜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然而学生总感觉到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如果学习诗歌仅是停留正在表面的咬文嚼字熟读吟诵上,学生对此一定会感到索然无味的。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基础上,创设特定情境,巧妙地将诗歌句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去,那将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从而激发学生“用诗句”的兴致和热情,学生更可以从“用诗句”中深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如:有些诗句可以直接引用。如:“这是冬天的第一场雪。清晨,雪还在下。我推窗,呵,好一个粉妆玉琢的世界!大地白了,房顶也白了。我兴奋地欢呼着冲下了楼,我要和雪花共舞!干枯的树枝上挂满了白色的花,咦,莫不是‘( )。”这里直接填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短小精悍,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有些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将诗中的意境运用,如“在这次月考中,我考的一塌糊涂,我觉得我似乎终于体会到了古人张继不朽的失眠到底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但我除了悲伤,留给自己更多的是反省……,我应该像张继那样在痛定思痛中完成一篇属于我自己的不朽的篇章。”

这样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在运用语言上由纯粹的学诗到学以致用的过程,这种做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积累,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当然也让也让学生明白切不可生搬硬套。

三、意境想象再现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声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方法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诗歌教学的“讲”

尽管诗歌教学应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 但诗歌教学同样离不开“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主张,不论是阅读课还是诵读课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是必要的。

那么,教师怎样的“讲”才“适当”的?

笔者认为,可以是先诵后讲;也可以边诵边讲,且讲且诵;还可以先讲后诵。当学生大部分能背誦时,教师根据需要,或简介诗歌作者、背景、缘起及相关典故逸闻之类,或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点拨、启发和疏导,或共同品味诗歌语言运用之妙,或抓住“诗眼”等关键处,领悟诗歌内涵,体味诗歌情感、形象和意境。

总之,诗歌教学中讲的时机必须依据学生、诗歌和环境实际灵活安排,力求让学生在理解诗意上有豁然开朗之感。

另外,有些小的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

1.切不可时常齐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戏剧如此,小说如此,诗歌又何尝不如此呢?

诗歌,尤其是中国诗词,言少而意丰,字缝里透出许多无法言说的内容,这空白就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再将形成自己独有的图画。但是,齐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更使学生的感受受别人的影响而消融了自己的阅读个性,久而久之就会泯灭个人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感受。

2.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使学生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才会敢想,敢问,敢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诗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应带着“能否上出新理念,如何上出新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论哪种方法都能“吹绉一池春水”,锁住“满园春色”。

作者简介:

陈琳,女,江西兴国人,兴国县长冈中学教师,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教研。

猜你喜欢
诗歌方法教学
诗歌不除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