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剑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试验检测室)
隧道是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体系。隧道一经开挖,其中所包围的原状力学体系便被打破,四周原有的受力状态已经改变。随着开挖断面增大或者深度的增长,这种改变也将不断地延续。在支护敷设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受力状态已发生改变,但是支护与围岩体之间力的作用还没有达到最终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得到的信息对支护再作若干变动,这种受力状态的改变才逐渐停止,支护与围岩体间力的作用体系逐渐达到最终平衡。
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下沉量称为拱顶下沉值,单位时间内拱顶下沉值称为拱顶下沉速度。拱顶下沉量测属于位移量测,对于埋深较浅、固结程度低的地层,水平成层的场合,这项量测尤为重要,其量测数据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工序,预防工地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最基本的资料。
精密水准法多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在拱顶挂立标尺进行测读。图1 为精密水准法拱顶下沉观测示意图。
图1 精密水准法拱顶下沉观测示意图
当拱顶过高时,立标尺就要采用架子,测试工作不安全,也很不方便,还干扰施工。为此,可先在拱顶埋设挂钩,再用鱼竿将钢尺挂在拱顶的挂钩上。计算方法是通过前后两次拱顶测点的高差来求拱顶的变位值。假定第1 次拱顶高程为h1,第2 次拱顶高程为h2,拱顶位移值△h= h1-h2,若△h >0,则拱顶下沉,若△h <0,则拱顶上移。
当采用拱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时,测量空间较小,用精密水准法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采用由全站仪与反射膜片来监测隧道拱顶下沉。为了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全站仪的测角精度在2″以内,测距精度为±2 mm 以内。图2 为全站仪法拱顶下沉观测示意图。
图2 全站仪法拱顶下沉观测示意图
监测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量测断面开挖后的变位值,因此,测点应距开挖面2 m 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保证爆破后24 h 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监控断面设置的规定比较宽泛,由于公路隧道的断面普遍比铁路隧道要大,因此,在公路隧道施工监控的断面设置时,常参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中对监控断面间距的设置要求,即:Ⅴ~Ⅵ级围岩断面间距为5~10 m,Ⅳ级围岩断面间距为10~30 m,Ⅲ级围岩断面间距为30~50 m,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拱顶下沉的监测频率按表1 和表2 确定,取两者之间的大值,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监测频率。
表1 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表2 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由于现场量测所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甚至测量错误。不经过整理和数学处理的量测数据难以直接利用。
以时间为横坐标、位移为纵坐标,标出由量测值确定的各对应的实测点,根据实测点描绘出光滑的试验曲线。根据所描绘的试验曲线形状选择回归函数。一般来说,位移时态曲线都是非线性的。在位移随时间渐趋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常用的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或双曲线函数。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可以按量测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设有一组实测数据:t1、t2、t3…、ti…、tn,u1、u2、u3…、ui…、un。选择双曲线函数公式为u=t/(A +Bt)作为回归函数,求A、B 值。由于上述函数是非线性的,通常都需先将其线性化。如将式改写1/u=A/t+B,令y=1/u,x =1/t,则得:y =Ax +B,则各试验点与它的偏差为di=Axi+B-yi=A/ti+B-1/ui;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A、B 应满足下面条件。
拱顶下沉量测属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其量测数据对于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量测人员必须本着严谨的精神进行量测,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程(JTG F60-2009)[S].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J 721-2007)[S].
[3]李晓红.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