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红
张培红:女,大专,主管护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与糖尿病相关的危重疾病,诱发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和护理不当可能危急患者生命[1-2]。目前小剂量胰岛素注射是治疗DKA 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患者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疗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病例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3]。我院将胰岛素泵用于DKA 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DKA 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8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42.31 ±12.50)岁;Ⅰ型糖尿病10 例,Ⅱ型糖尿病35 例;病程1 ~15年,平均(10.20±3.21)年;患者BMI 平均(22.31 ±3.51)kg/m2。观察组男27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3.22 ±11.81)岁;Ⅰ型糖尿病12例,Ⅱ型糖尿病33 例;病程2 ~15年,平均(10.80 ±4.10)年,患者BMI 平均(21.81 ±3.20)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参照《内分泌学》[4]DKA 诊断标准:患者随机血糖值超出16.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8.9 mmol/L,且尿酮体检测结果呈强阳性(+ + +或+ + + +)。(2)患者均于住院期间严格按照标准饮食方案进食。(3)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且依从。(4)排除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采用静脉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初始剂量0.1 U/(kg·h),持续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当下降至13.9 mmol/L后,转为应用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与胰岛素混合后静脉滴注,至酸中毒彻底纠正后,检测尿酮水平转阴时,再转换为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用药,剂量每小时0.6 ~1.0 U。
1.3.2 观察组经皮以胰岛素泵持续泵入0.1 U/(kg·h)胰岛素,直至酸中毒得以纠正且尿酮检测转阴后,转换为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为基础量每小时0.6 ~1.0 U。
1.4 胰岛素泵治疗DKA 的护理
1.4.1 泵前护理 泵前观察患者脐周皮肤,如发生红肿破损者不易于穿刺。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快速准确地安装调试好胰岛素泵,注意选择相配套的输注管、电池、储药器等。用药于泵入前置于冰箱2 ~6 h,泵入前取出室温下促进气体溢出,防止泵容器及管路等中出现气泡,影响泵入质量[5]。
1.4.2 泵中护理 实施药物泵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泵管理。应在药物泵入前先向患者详细说明用泵的方法、注意事项、时间等,注意不要大幅度运动以避免管路脱出,也不可扭曲、弯折管路。如患者进行淋浴,应事先将泵装在专用袋内做好防水保护[6]。日常注意加强巡查,及时更换电池和补充用药;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红肿等症状,及时处理。密切监视患者血糖变化,指导胰岛素用量,及时发现低血糖并给予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健康饮食和加强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改善。
1.4.3 泵后护理 摘除胰岛素泵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皮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指导患者做好穿刺点日常护理,避免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合理饮食和运动,以避免摘除泵后血糖控制不佳。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复查时间。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值和二氧化碳结合力,记录胰岛素使用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变化水平比较(±s)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二氧化碳结合力(kPa)治疗前 治疗后0 16.32 ±2.51 26.31 ±2.32观察组 45 12.11 ±4.31 5.81 ±1.21 5.81 ±1.21 8.31 ±2.41对照组 45 11.81 ±3.21 6.22 ±1.11 17.30 ±5.21 8.20 ±2.5 16.52 ±2.71 25.62 ±2.12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药量及相关指标达标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总量及相关治疗指标达标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总量及相关治疗指标达标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胰岛素总剂量(U/d) 血糖达标时间(d) 血酮体转阴时间(h) 尿酮体转阴时间(h)对照组 45 44.31 ±5.20 10.51 ±3.20 26.12 ±3.21 8.34 ±2.13观察组 45 36.81 ±6.31 5.37 ±2.50 16.82 ±2.51 5.31 ±2.30 t 值6.159 8.590 15.363 3.597 P 值<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例)
据统计,DKA 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占15%左右[7],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DKA 患者机体内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胰岛素不明显增加,这两类内分泌变化造成了代谢性酸中毒。而胰岛素不足使血糖升高,更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8]。患者机体内能量的不足易加快细胞分解加速,故而血酮体和尿酮体水平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缺乏是DKA 发病的根本,采用胰岛素治疗十分关键[9]。
常规小剂量皮下多次给药对于降低血糖具有一定作用,也有利于减少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但该用药方法受客观条件影响比较大,如输液器调节的灵敏度、多次皮下注射时个人经验等均可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如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剂量存在波动,则易引起患者机体内代谢水平变化的不稳定,不利于稳定血糖指标,影响疗效[9-11]。胰岛素泵的作用是持续、定量的提供胰岛素,模仿人体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可避免人工注射对药物剂量及血糖波动的影响[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了其对控制患者血糖的有效性。但由于胰岛素泵可提供更稳定的胰岛素分泌,更符合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因而可促进血糖的早期稳定,提高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总剂量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及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胰岛素泵入治疗较传统小剂量皮下注射给药在治疗DKA 方面效率更高。同时,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性好,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之,胰岛素泵治疗DKA 可加快不良症状改善效率,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在胰岛素泵的应用中应加强日常护理提高疗效。
[1]黄映华,陈雪云,郭粉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4,25(22):3431-3433.
[2]张桂香,李 静.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26-28.
[3]Glaser N.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edema complicat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children[J].Pediatr Endocrinol Rev,2006,3(4):3792-3861.
[4]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5-1416.
[5]朱 丽.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11):26-27.
[6]钟小艳.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1(3):13-15.
[7]龙 碧.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1488-1490.
[8]郭洪亮.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61-163.
[9]陈建飞.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45-546.
[10]吴立华,刘青员.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1,15(18):26-28.
[11]陈翠云,周广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109-112.
[12]李坚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