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从1991年开始,由创办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的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主办的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连续举办了23届。入选搞笑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不同寻常,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虽然此奖获得者没有奖金,没有各方赞誉,但所有的获奖成果都曾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而颁奖者也是货真价实的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搞笑诺贝尔奖本着“科学亦幽默”的原则,将奖项颁发给“用腌猪肉来治疗流鼻血”“当人踩到香蕉皮时,鞋底与香蕉皮间的摩擦力”“养猫是否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威胁”这样看似滑稽,实际上却妙趣横生,有深究之处的研究课题。
在美国的搞笑诺贝尔奖问世21年后,中国版姗姗来迟。一直以来,科学家在我们眼中都是戴着厚厚啤酒瓶底,左手持试管、右手操公式的严肃学究,而科学则更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深领域。2012年,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馆合作的科学奖项菠萝科学奖的横空出世却颠覆了科学家的形象,或者说,是还了科学一个本来面目。
菠萝科学奖是什么
听到菠萝科学奖,你可能会纳闷水果怎么会与严肃的科学扯上关系,而且,为什么会是菠萝而不是其他水果呢?
菠萝是一枚长得颇似松果的聚合果,而科学传播正是剥开科学坚果的过程,这与果壳网CEO姬十三成立科学松鼠会的初衷一致,都是为了剥开科学唬人的外衣,将鲜美可口的果肉呈现给大众。科学应该与菠萝一样,味道酸酸甜甜,亲切且可咀嚼。同时,如同菠萝是草本植物一样,菠萝科学奖同样出身草根。而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命名菠萝的事后诸葛亮版,真实情况是,策划之初,当大家坐在甜品店里否决了一个又一个提议时,科学松鼠会的姬十三咬着菠萝冰突然冒出了这个名字,当场全票通过。
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的名义,广泛征集、褒奖和传播有想象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事件,找到那些并无野心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被世界摧毁好奇心的人,并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科学。在基础学科中设立了物理奖、化学奖、数学奖、心理学奖和医学生物奖,还特别设立了菠萝Me奖、菠萝U奖、幻想奖和发明奖。如果你以为菠萝科学奖仅仅是搞笑诺贝尔奖的翻版,那就错了。据策划人王丫米介绍,菠萝科学奖所有获奖项目都是正经、严肃的科学研究,科研好奇心的鼓励意味更重、更正面一些,而自嘲的成分则少一些。在解读和传播上,使用幽默的方式,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科技不断的进步带给我们跟不上时代的焦虑,而菠萝科学奖抚慰了内心的浮躁,旨在“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今年的颁奖现场一如往年,笑声不断。正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副部长章丰所说,科学应该是“laughing and thinking(大笑与思考)”。
菠萝科学奖的意义何在
如果菠萝科学奖只是以颁奖作为噱头,那么它的确做到了。“一根棒棒糖可以舔1000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这些夺人眼球的获奖标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不过,看似无厘头的研究成果可不仅仅是科学宣传的噱头。例如,舔棒棒糖的背后大有深意,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二期”毕业生、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数学系博士生黄金紫,通过让水以不同速度流过管道,用延时摄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过程,利用研究发现了固体溶解规律。再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的课题“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是因为蚊子拥有强壮的外骨骼,而且在雨滴下落的瞬间顺势玩了一手“不抵抗”的太极功夫。这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新的设计思想来解决机械技术上的难题,比如设计出像蚊子一样能在雨中轻盈翱翔的微型飞行器。“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汪奎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呵呵”在聊天中的伤人度无需多言,在网络拉近交流距离又疏远心灵的年代,“呵呵”就像是我们每个人戴的假面具,在网络语言逐渐承载不住我们自身感情重量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聊天中,值得我们深思。
菠萝科学奖的获奖成果除了真的可以应用于实际之外,更重要的作用点是听到看到并试图了解这些有趣奖项的普通人。千次舔完棒棒糖的结论让网友们纷纷行动了起来。有人彻夜不眠,左手棒棒糖,右手画“正”字,验证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网友们发现,一根棒棒糖舔到中心大约需要850次。这场全民复习统计学的“数字盛宴”显然是一次很好的“数学科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菠萝科学奖崇尚好奇心的精神所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像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一样的科学狂人,他们喜欢用科学的眼光解释这个世界。他们的语言我们自以为不懂,但我们并不是不懂,只是没有好奇心去了解。挤地铁时,你会想到空间物理学和密集恐惧症吗?逛淘宝时,会想起折扣计算法和病态购物症吗?如果没有,可能你已经对这个世界习以为常了。曾获旨在普及科学的卡林加奖的原中国科技馆馆长李象益说过,所谓科学家,就是长大了以后仍然保有好奇心的小孩。
一根棒棒糖引发的全民科学实验狂欢点燃了很多我们生活中潜在“谢耳朵”的好奇心,让他们有了一个以科学为名义的狂欢夜。“严肃的内容‘不正经’地说,效果出奇的好。”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萌菠萝”,来推动全民科普工作的全面进行。
科学的传播对塑造社会的理性、国家的智慧、个人的品质有很大益处。科学传播依赖使命感,但是光有使命感是远远不够的。科学需要跨界的媒介来传播,就像整台颁奖晚会,光有好奇心是支撑不了的。我们需要晚会上“清明节和复活节撞到一起,是薛定谔的猫过生日”这样妙趣横生的语言,需要科学与京剧、评弹相结合的创新立意,更需要懂得幽默、未必改变世界、却知道世界如何被改变的科研人,以及不可或缺的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
每届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结束时都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朗诵伽利略的来信。这封信实际上寄托着怀抱科学梦的人们对前辈的敬仰,对自我的勉励以及对后辈的鼓励。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科学的胜利,往往就是好奇心的胜利……我清楚或许像你们,也像我这样的人,有时不得不为自己的好奇心遭受嘲讽和误解,但请你们相信,无论何时,好奇永远是我们值得爱惜的珍宝。祝贺你们,请继续前行!”
在当下科学已经被量化为论文的发表数量、科研项目的申请频率的时候,还有这样一群旨在向好奇心致敬,既关心柴米油盐,也关心所处宇宙的人存在,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