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霖露
让任何一个孩子画一只蜜蜂,跃然纸上的蜜蜂形象通常都是圆形的、可爱的、身上着有黄黑相间的条纹的、脸上都挂着微笑的样子:这就是蜜蜂在贺卡和卡通片里面的样子。孩子们普遍认为蜜蜂都是在蜂房里面出生的,可惜,这样的看法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可悲的是,许多成年人对蜜蜂也知之甚少。绝大多数的人都未曾意识到蜂的种类不只一种,当然他们通常也不会驻足观察蜜蜂或者嗅一嗅野花的芳香。其实,在洞穴、土壤以及茂密的灌木丛中筑巢的野生蜂种不可悉数,熊蜂便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熊蜂身上。但是,花点时间观察熊蜂无疑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因为事物的表面通常具有误导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这些外表看似笨拙的生物却是昆虫世界里天资聪颖的智者,它们在学习能力和导航技术方面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同时,它们也是农作物、野花等至关重要的传粉媒介,一旦失去这种关键物种的介入,后果将是农产品产量的锐减以及生态系统的崩溃。
天资聪颖的智者
当夏天来临之际,熊蜂的嗡鸣声会不断响彻在菜地、花园、露台以及牧场的花丛中。这种多毛且吵闹的昆虫,它的名字一旦被提及,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们那笨拙的体态。“身体笨重,行动笨拙,飞行能力欠佳”,都是我们对熊蜂惯常的评价。而大卫教授的想法则与我们的想法大相径庭。他认为熊蜂十分聪慧,好似一台高效的觅食机器。
大卫教授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对这个物种越发地着迷,以至于他花费了数年时间去挖掘它们在生活当中所隐藏的种种细节。
聚合草是一种在5~7月常见的野花,它那风铃状的花朵是熊蜂经常拜访的对象。多数熊蜂可以用它们长长的舌头伸入花朵吮吸花蜜,而有着浅黄褐色尾巴和白色尾巴的熊蜂舌头较短,因此只能通过在花朵后部打洞的方式来获取花蜜。晚到达的熊蜂并不会自己打洞,而是抢夺“别人”已经打好的洞。
熊蜂在近距离接触到花朵之后会突然转向离开,显出一副对这些花朵不屑一顾的姿态,而不是驻足停留。即使要从花朵中吮吸花蜜,也只有少数花朵可以得此殊荣。大卫探究出其中的缘由:原来,熊蜂可以根据前一只熊蜂触碰到花朵时留下的轻微化学足迹辨别出哪些花朵的花蜜已经被其他熊蜂吮吸完了。
大卫发现:熊蜂的体表覆盖有一层油性碳氢化合物,这可以使它们的体表具有防水功能。熊蜂落在花朵上,或多或少会留下油性碳氢化合物的痕迹,正如人类会留下指纹一样。它们不仅能由此辨别哪朵花被采食过,还能根据油性碳氢化合物存在时间的长短来判定哪些花朵的花蜜已经被吮吸完毕。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做无用之功,节省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体力。
为了保持在空中的飞行,熊蜂的翅膀需要每秒钟扑打200次以上,这是一个相当耗能的过程。因此,熊蜂时刻生活在“焦虑”当中。
熊蜂的一年
对于熊蜂而言,新的一年从早春开始。蜂后与雄蜂在上一个夏季交配,之后把精子储存在一个名叫贮精囊的器官中。春天到来时,肥胖的蜂后将会离开土壤,不再冬眠。我们通常可以在3~4月见到蜂后,它们此时正忙于在土壤中寻找可以筑巢的洞,以及在飞絮、兜藓还有红豆草上贪婪地进食。
当蜂后找到一个最好是与耗子、田鼠、兔子绝缘的舒适洞穴时,它就会将花粉积聚成球状并且产下第一批卵。蜂后就像鸟一样孵化这些卵,它将温热的腹部压于卵上,并不断颤抖以保持卵的温度。它偶尔离开外出进食,但会迅速返巢保护幼蜂免受饥寒。
5月初,蜂后所产下的第一批雌性工蜂就可以开始负责觅食了。每一只工蜂都可以在一天之内从5000朵甚至更多的花中采集花蜜,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日益壮大的蜂群提供食物。由于蜂后会不断产卵,因此它们的巢穴也会在整个春天不断扩张,以至于当盛夏来临之际,巢穴中工蜂的数量会达到200~300只。每年6~7月,也就是熊蜂一年当中最繁忙的时期。未来的蜂后和雄蜂会在7月诞生并随后飞离进行交配。
熊蜂通常会在植被茂盛的地区进行交配,它们的交配也是秘密进行的。绝大多数蜂后都严格实行着“单配”的生活。交配完毕后不久,新蜂后会钻入地下睡觉。而在老巢中,老蜂后,以及它的工蜂和雄蜂却要相继死去。
高效的觅食者
以上就是理想状态下熊蜂的一生,但现实却是障碍重重——在现代的乡村里,多花的区域不仅越来越少而且相隔十分遥远。比起乡村,现在熊蜂似乎更加偏爱城镇地区,因为那里不仅花的种类繁多,而且还有丰富的花蜜,让熊蜂可以在整年内都无所顾忌地“大吃大喝”。
熊蜂中的工蜂拥有明确辨认方向的技能,它们可以利用太阳和“内置的磁罗盘”来寻找到它们的巢穴。它们可以记住许多与巢穴有关的地标,甚至可以不受强劲侧风带来的影响,在花园和巢穴之间直线飞行。有研究人员曾经用浅黄色尾巴的熊蜂做过一些实验,此试验旨在看熊蜂是否有从较远的地方顺利返巢的能力。首先,为每只熊蜂都系上标有数字的小圆牌来加以区分,然后在英国汉普郡绕上了一大圈之后,将它们从车上放走,看它们能否顺利返回巢穴。在这项实验中,记录的保持者是“Blue 36”。它的壮举是:成功地从近11千米之外的地区安全返巢。
通常,熊蜂在以巢穴为中心的3~5米范围内找到可以觅食的地点,并且在一天之内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来来回回不断地将食物运送回蜂巢。如果你无法想象熊蜂究竟花费了多少精力用以觅食,可以以人类为例来作一个假设:一个人在环绕了地球10次才得以到达目标商场进行购物然后返程,并且在一天之内多次重复这一行为。这期间人类所投入的精力与熊蜂觅食所耗费的精力是相同的。
快速的学习者
一旦找到花朵,熊蜂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高效地吮吸花蜜。如果它们吮吸花蜜的时间过长,这无疑会影响效率。然而,种类繁多的花必然有着各不相同的结构,花粉和花蜜在花中的位置也就各不相同,因此熊蜂就需要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花并且将其牢记于心。然而,熊蜂绝非等闲之辈,它们可以迅速学会不在含花蜜较少的花上浪费时间,并且不断更新自己记忆中花蜜保有量的花朵排名。
熊蜂的工蜂会与同伴一同分享花蜜的来源,但它们不会像蜜蜂那样以来回扭动身躯的方式来告知同伴花朵的位置。一旦熊蜂发现丰富的花蜜,它会立刻折返回巢,在蜂群顶部兴奋地飞舞,嗡嗡地振动着翅膀并且散发出花的气味。这一举动会刺激它的同伴们与它一起外出觅食,但由于缺乏食物位置的具体信息,它们觅食的地点仅限于自己熟悉的区域。
危机四伏
除了肩负找到花蜜的重任以外,熊蜂群还会受到众多可怕的捕食者的攻击。美国哈佛大学的斯蒂芬·奥康纳在过去4年时间里,常常带领一只军用嗅探犬和一只名叫托比的史宾格犬来寻找熊蜂的巢穴,并且在暗处安置摄像机来窥视熊蜂群的命运。
比如,獾不顾被叮咬的危险,肆意挖掘,捣乱熊蜂巢,贪婪地嚼食着里面的幼蜂和成年熊蜂;大山雀则时刻监视着蜂巢的入口,一旦有外出觅食的熊蜂出现,它们就会立即杀死这些觅食者,干净利落地挖空熊蜂的身体,留下一堆空空的外壳;蜡螟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它们在蜂巢内产卵,幼虫则会蛀食蜂巢;许多种类的苍蝇和黄蜂会将卵产在成年熊蜂的身上或者蜂群里,于是它们的后代便可能从蜂巢内部一举消灭掉整个蜂群。此外,雌性布谷熊蜂可以通过模仿其他种类熊蜂的气味,闯入其他熊蜂的巢穴,杀死蜂后,并制服为蜂后服务的其他熊蜂。
熊蜂时常在巢穴入口守卫着,但是它们这样做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仍然难以防御随时都想侵入蜂巢的外敌。总的说来,外面的世界对于御敌能力不强的熊蜂来说危机四伏,绝大多数的蜂群能在夏天之前不被消灭就算是万幸了。即使情况对于熊蜂来说是如此恶劣,不过还是有少数熊蜂能够成功击败敌人存活下来。另外,一个大的蜂巢里可以诞生多达100只甚至更多的蜂后,这就大大增加了熊蜂的数量,让熊蜂种群得以延续、壮大。
古老的熊蜂
虽然熊蜂的脑部比米粒还要小一些,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一种非凡的生物。熊蜂在地球上生存了3000万年,相比之下,我们生存的时间才大约几百万年而已。熊峰机智、敏捷,并且在忍耐力、方向感、识别力、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力方面都非常出色,而这些正是它们在地球上生存时间如此长久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果蔬作物都经由过熊蜂授粉,比如:西红柿、蓝莓、草莓、辣椒和红花菜豆。因此,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些看似渺小但并不卑微的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