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作品语言形式探究——以第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全国版展中的作品为例

2015-08-04 02:3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刀法木刻作品展

韩 晶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美术系,山西太原030002)

一、全国版画作品展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全国版画作品展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具连续性和深远影响的展览品牌之一,并且已经成为我国跨越年代最久、连续届次最多的专项美术展事。首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于一九五四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之后平均每两年一届,“文革”期间一度中断,一九七九年又再度启动,至今已举办了20届,整整走过60年。它既是将版画作品推向社会的媒介,也是记录不同时期版画创作水平和版画现状的里程碑。全国版画作品展览犹如历史的画廊,形象地呈现着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时代革命,记录着新中国版画的发展轨迹。与别的画种相比,两年一度的全国版画作品展,节奏是比较快的,这样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来检阅和交流全国版画创作的状况。同时,全国版展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版画的发展,更是展现了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最新面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版画的文化自觉,版画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画面形式的演变和愈来愈精湛的版画技法,以及追求理想精神的家园,在近三届的版画作品展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以一个横断面的方式将当代中国版画的新面貌完整地呈现,多样化的题材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形式语言,都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中国版画的现状。

二、第十八届至二十届全国版展黑白木刻作品分析

(一)黑白木刻作品参展情况

中国现代版画是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的。至今,版画创作变得更加广泛与多元,而创作型黑白木刻仍然居于重要地位,这在近三届的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很清晰地体现出来。

这三届的版画展览中的黑白木刻作品是当代版画创作中黑白木刻版画整体视觉面貌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看出,愈来愈多的黑白木刻作品受到了整体环境的影响,视觉丰富多样,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信息的随时刷新以及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的急剧转向都影响着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更加关注创作主体的自身观念与艺术实践的亲身体验。而作为版画艺术创作的根本所在,形式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主流趋势,黑白木刻作品已不全都是在讲故事、阐释事实,艺术愈来愈接近其本质,形式语言的探索也愈来愈趋向本质化发展。

(二)黑白木刻题材与形式

从形式与题材合二为一来谈,是因为今天二者的关系愈来愈紧密,作品的题材亦可以作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内涵,则内容与形式共同决定着作品的最终面貌。筛选内容题材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有所感悟,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想法,能把感受与想法表达出来,艺术家独特风格的形成也必须经历这一过程。有时作品以题材为主,表达艺术家的所思所想;有时以形式为主,并无特定的内容所言,更多的是表现黑白木刻形式所展现出的视觉美感;有时作品形式与题材并行不悖,形式亦是内容,内容展现形式,二者融为一体。从近三届版展黑白木刻的作品来看,首先选题较多的大致有三种主题,这部分多数以内容为主。

其一,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画面展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活力与朝气,作者多数为青年艺术家,尽显青春面貌。如二十届优秀作品吕培桓的《城市空间》(图1)和《中国速度》(图2)画面以横平竖直的形式展现出钢精混泥土般的现代都市面貌,这与主题契合得恰到好处。李仲的《都市行走NO.7》与《都市行走NO.10》两幅作品为系列作品,画面以中心人物为正面角色,左右人物形象为辅助,共同展现的是人们在当下的都市生活。

图1 城市空间

图2 中国速度

以人物为主表现当下生活的作品还有:颜克疾的作品《我们》、鲍涛的作品《青涩时代——旋律下的天空》、潘丽萍的作品《羽的坐姿》等,它们都是以人物当下的状态来表现城市生活的画面。而肖习石的作品《夜鹏城》、宋应秋的作品《城市镜像》、沈有福的作品《都市山水NO.1》等,都是以完整形式展现都市整体面貌的。除此之外,不少作品都以系列组画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例如:周韦华的作品《生活的横截面》以六幅木口木刻的形式,采用树木的横截面表现生活的多个画面。还有徐静的作品《日记·午夜》和马桂顺的作品《流动风暴-城市意象》都是以多个画面形式记录生活的片刻。这些作品都以生活的瞬间记忆为题材,多个画面为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出现代社会当中人的生活状态。在以都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当中,不乏反映当下社会的作品,如:陈菽现的作品《困·之二》,拥挤的城市充满在不规则的形状之中,与周围只有一只风筝的空旷画面形成对比,反映了城市生活之困顿。在时代发展的当下,网络生活已悄然成为主旋律,梁练方的作品《网络头像之二》便是以整整81个方形网络头像为蓝本组成的;而郑盼盼的作品《信息爆炸》以三个人物相背而立来表达当下社会信息发展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情的淡漠。

其二则是以乡土人家、民族风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数表现艺术家的深刻乡情。其中以风景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例如第十八届版画作品展当中的《李家山之三》、《徽情》、《古桥遗韵系列(一)》、《香格里拉》,第十九届版画作品展当中的《黄山魂语系列》、《皖南写生》、《徽韵》、《故乡三月》,第二十届版画作品展当中的《青海人家》、《徽州印象》等,这些作品以整体面貌表现中国各地的不同景色,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一部分则以民族人物为主表现当地的风情特色,例如十八届版画作品展当中的《盛情科尔沁》、《圣地的笑容系列之村支书》、《吉祥的切玛》、《看藏戏》、《藏人系列——藏北的风》,第十九届版画作品展当中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羌风》、《正午时光》,第二十届版画作品展中的《回家》、《天际》等,其中李静的《生存状态》、《和谐之二》、《和谐共存之五》三幅作品分别入选近三届版画展,是以人物为主表现民俗风情的系列作品。

图3 挖掘机组奥运场馆的工人们

图4 龙·我们的骄傲

其三,以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事件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例如: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中郭震乾、石坎的作品《挖掘机组——奥运场馆的工人们》(图3)便是记录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的一些场景,同样是奥运题材的作品还有《龙·我们的骄傲》(图4)。曲少平的作品《早春》则是用抽象的形象表现春天的景象。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当中,《快——救灾瞬间》以人物动态表现救灾的瞬间,《聚焦2008》也同样以各式各样正在拍照摄像的人物为主要内容,让人回忆起2008年的某个重要事件。《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大会战》则是记录了水电站建造的一个过程。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戚序的作品《中国梦——一飞冲天》更是突出了中国当下的时代主题。

在当下的版画创作中,形式感成为创作的突破口,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作品呈现更具当代性。从这三届版展来看,系列作品盛行,趋于递增趋势,尤其是同一主题的多幅不同小画重复组成的作品。例如第十九届版画作品展中邬林的作品《马灯系列》便是由25幅不同状态下的马灯组成的,其作品内容层次丰富,整体形式感强,荣获当年版展的中国美术家提名作品。在第二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当中,此类作品逐渐增多,例如陈国毅的《2013·元月》以31幅干枯的荷叶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优秀作品《私想鲁迅组画之一》则是12幅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系列组画,具有一定情节性。《无意识里莫名的阐述》同样是以15幅作品组合而成的系列作品,但主题并无具体内容,更多的是艺术家想象而成的画面。更有一些作品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紧密相关,如李军的作品《藏1-3》、《藏》,由齿轮的形象布满整个画面的《工业印象》,由管道的形象布满画面的作品《动脉》和由六组不同瓶子与网组合的作品《瓶与网》等。

除了这类题材之外,另有以故事内容为主题的作品例如:《武松打虎》、《逍遥游》和愈来愈多的观念性、无厘头和关注视觉形式的作品。总之,随着艺术环境的多元化,黑白木刻版画作品的创作也在趋于更加宽广的道路上,尤其通过对近三届版展作品题材的分析可以发现,作品的题材越来越趋向于将形式与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融合在一起。

(三)黑白木刻刀法与形式

黑白木刻中刀法与形式是息息相关的,刀法语言是黑白木刻版画艺术独具艺术魅力的形式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一种以刀代笔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创作者传输思想的工具,刀法的成熟与否对每一位版画艺术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刀法如笔法,其自身是具有形式性和规律性的,不同的刀法呈现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也同样制约着刀法的运用。刀法的形式离不开黑、白、灰与点、线、面,因为,黑白木刻版画就是通过合理地应用黑、白、灰的协调、过度来完成的,而点、线、面的有效处理就能形成黑、白、灰不同的色调。点、线、面通过不同的刀法镂刻出不同的形状、块面、线条、肌理等形式。在三者中,灰色调是一个转折点,白色部分为镂空,黑色部分则不用镂刻,因此,画面的精华之处就在于灰色调的处理上。

在这三届版画展当中,大部分的作品通过运用组合刀法刻制来营造画面的黑白灰色调。黑白木刻作品整体以灰色调为主,黑白强烈的反差与对比较少,更多的是增加了灰色调的技术性的制作,这样的画面更加的细腻,充满柔情蜜意,但这对刀法的组织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柯奭的作品《内心世界之三》在形式的表现上选取个性的视角,突出视觉感官的冲击力,但却运用基础的刀法组织繁简悬殊、介于抽象与具象间的视觉效果。首先作品形式构图极为饱满,木瓜底部破出画面,这样压迫式的大特写形象造成一种猛烈扩张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逼迫感。而基本对称的形式形成平面效果,在视觉上获得均衡与和谐。在木瓜的外型上,去除不必要的细节,形成一个半包围的视觉范围,而木瓜内部的瓜瓤和籽保留了大面积的黑色块,与之形成呼应,同时也和外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作品细节的局部,三角刀刻出的疏密、粗细不同的线条组织成丰富的层次,与整体不同强度的对比形成节奏。在这类作品中,外轮廓造型力求简洁流畅有力,刀法相对简单直接,多以圆口刀刻出大形,铲底干净,不留刀痕。在细节局部的刻制上,则采用小的圆口刀、三角刀用排列细密的线条和疏密不同的点来塑造,表现细腻的灰色调,以中和黑白强烈的对比。

图5 居者有屋

图6 左直拳

在作品《信息爆炸》、《都市行走》等作品中,黑白灰穿插整个画面,在灰色调的处理中,用三角刀与圆口刀刻出线或者点的组合形成面的组合,作品《信息爆炸》中,艺术家运用相同大小的点,组合成疏密有别的肌理,从而形成不同的灰度。而在《都市行走》这幅作品中,艺术家运用较多的则是不同方向、长短的线的组合来形成不同的肌理,来制造丰富的灰色调。

除了运用传统的刀法组织点、线、面来创作黑白木刻作品,更有一些艺术家运用个性的刀法来迎合画面主体,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貌的画面。例如吕培桓的作品《城市空间》与《中国速度》,画面中用刀镂刻出一致的水平横线,运用横线的疏密关系来营造不同的黑白灰变化,使画面从单一的刀法中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画面层次感。这样的刀法不但具有个性语言,并且更好地表现了画面的题材,横向直线并列的运用表现《中国速度》,在视觉上便能够感受到一种方向上的速度感。这类作品在刀法上细密、精致,体现出艺术家强有力的刀法和审美意识。而有的艺术家刀法意象简练,如王文明的作品《居者有屋》(图5)和金洪刚的作品《左直拳》(图6)等,作品中多用平口刀,由于平口为直线,没有刀槽,刀口较宽,正锋推刻不容易刻深,运刀走向不易控制,指腕发力必须果断,所以作品刀触具有特殊的强劲粗拙之美,在刀法的运用上更加自由。在刻制过程中,作品的灰色调较少,黑白对比强烈。

由此可以看出,刀法的个性运用同样显示出个性的画面形式,例如李军的作品《藏》系列便是运用同一种刀法——“点”,康定斯基说过:“点从时间上来说是最简洁的形式,木版画只要是白点,不管大小,一刀便成。但黑点却需要相当的努力,慎重行事。”因此,李军运用最简单的形式“点”,在画面的疏密中做文章,画面整体黑白灰对比较弱,以至于猫藏于整个藤椅之中,画面的主体物在背景中若隐若现,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感的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黑白木刻从生活的实际用途中走了出来,形成了具有审美含义的艺术形式,由于执着的版画艺术家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元的面貌。在近年来的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不仅有继承传统刀法,运用点、线、面的组织穿插营造较为均衡的黑、白、灰画面关系;也有打破传统,运用创新刀法来表现画面,运用不同刀痕来丰富画面。例如曾经的“飘刀”能构成独特的刀痕,木板被裁切成不规则形态,甚至虫洞形成画面的独特形式,使黑白木刻版画更具有“刀味”和“木味”,这也意味着黑白木刻版画在继承传统的路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年轻的艺术家们也正在运用其自身个性的语言来创作这个时代更加真实的艺术。

当代黑白木刻作品的题材别开生面,艺术家更加注重采用独特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形式语言诠释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题材的意蕴多贴近社会、关注当下生活,情调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刀法技艺精良,印制讲究,形式上也趋于多元化。时代的和平稳定为版画艺术家们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经济科学的发展也为创作技法增添了新的形式,当代黑白木刻正以新的姿态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猜你喜欢
刀法木刻作品展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李富贵木刻作品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