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园林解读

2015-08-03 04:52张乔松
园林 2015年7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雨水

文 图 ◎ 张乔松

本期专题·海绵城市与绿地景观>SPONAGE CITY AND GREENSCAPE

海绵城市的园林解读

本期专题策划 ◎ 陆红梅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到处吹海绵”。随着2015年4月份国务院三部委推出的16个海绵城市试点尘埃落定,海绵城市的话题充斥着各大媒体,各种海绵城市培训班也纷至沓来。

在这些声浪当中,园林的专家学者很少发声。试点城市的各种举措似乎也是水务部门的居多。那么,海绵城市是水务部门的事情,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系统工程?园林部门在此是应该唱主角还是被边缘化?眼花缭乱的海绵城市概念潮水般地涌现出来,如何辩识真伪?

海绵城市的背景回顾

中央在2013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什么这么多的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地利用自然的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统计显示,过去3年,中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1/6的城市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 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

暴雨淹城谁之错?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正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像北京城区一年流走的雨水径流总量能超过3亿(立方),整个大北京全部流失的雨水一年超过10亿(立方),这是严重的浪费。问题是,该检讨的仅仅是“一排了之”吗?

四川阆中古城的四水归堂

下水道规划建设不足和堵塞成了众矢之的。还有人对欧洲可以开汽车的下水道羡慕至极。那中国再花上万亿重建一个城市排水系统?

岭南民居的半月形风水塘

其实是我们的绿地太少,我们应该多建绿地(绿地率50%以上);改建透水路面、透水广场,让雨水回归大地;多建屋顶绿化,让雨水暂留屋顶。

赣州宋代城墙边的福寿沟蓄水池

我们还要改变多年来,城市建设中的随意改变地形地貌的大挖大填和对雨水只排不蓄的落后理念,转而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把80%左右的雨水留住,以便降峰减流,涵养水源,打造海绵城市。

宋代赣州福寿沟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有“天水不外泄”“四水归堂”“南面风水塘”等截留利用雨水的朴素环保理念。赣州的宋代福寿沟,更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将排水沟和水、旱塘排蓄结合。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几百年前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外排或形成洪水,并通过自然或人工系统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概念来自于“低影响开发系统(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雨洪及污染控制的管理技术,旨在利用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产生的径流及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开发前的)水文循环。

那么,搞大规模渗水属不属于LID?发达国家庞大的排水系统属不属LID?显然不是。LID的关键词——源头、分散、小规模蓄水设施。每栋建筑、每段道路、每个平台、每片绿地都应因地制宜考虑小型雨水截流和蓄水设施,对降雨实施降峰减流和资源利用。如每千平方米屋顶建一个20立方米的蓄水池,就可储存20毫米(屋顶面积)的雨水。

海绵城市与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要大量建造吗?有海绵城市报告中提出,下沉式绿地要达到70%!而多个城市出台文件要求下沉式绿地达50%。如北京《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提出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建议“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

更有甚者——“2012年7月北京洪灾以后,由于某些专家和媒体大力宣传城市绿地的滞洪作用,中国江南地区个别城市的领导曾下令园林部门将所有公共绿地改造成一律下凹20厘米,遭到业务部门的抵制。2014年第6期《中国园林》刊文《“下沉式绿地”的概念、理念与实事求是原则》,作者也持保留意见:“稍有些园林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盲目执行这个政策会带来很多后果:大片地被植物和一些灌木被毁坏;大片土壤表层被破坏;树根裸露出来一截,会大量死掉,特别是老树和古树名木;一旦暴雨,许多植被会被淹死,若一律改种耐水植物,将损害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大雨后,很多公共绿地难以迅速启动为市民服务的活动;绿地对地震、战争等灾害的防灾功能可能出现大问题。如果这些灾害和大雨同时发生的话,文物古迹可能受到影响,许多园林精品将被毁灭。”

“提出‘下沉式绿地’作为绿地建设的一种特定形式,更适用于干旱地区和解决节水问题,而对于特大暴雨的滞洪作用相当有限,特别在潮湿多雨和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区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而不能使其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

济南园林科学研究所的园林专家蒋三登认为,下沉式绿地要达70%,将是中国园林的一场浩劫!笔者也十分赞成这些意见。不能随意地把绿地变成“泄洪道”和“黄泛区”!在没有充分安全的绿地排水改造措施的前提下,不要让绿地随便承担公共绿地以外的“滞洪”指标!

园林绿地是自然的海绵体,可以承受略高一些的截留雨水的指标要求,但要科学和适度,不能使绿地遭受大的破坏。下沉式绿地可以因地制宜做一些,比例应该控制在10%以下。

张乔松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文 图 ◎ 张乔松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