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鑫
风险评估分类法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柯 鑫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分类法在产妇孕前健康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产前检查的计划怀孕夫妇120例,按其一般性资料特征平均分为2组(n=60)。对照组实行常规产前健康检查模式,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检查基础上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2组进行跟踪调查,生产后比较2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及对两种健康检查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异常产程,胎儿出现窒息及早产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产妇的满意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前孕妇实行风险评估分类法可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风险评估;优生健康检查;产前检查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有4%~6%肉眼可见的缺陷儿出生。根据我国1987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显示,排在前10位出生缺陷的高发病种依次为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唇腭裂、脑积膜膨出、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腹裂,脑膨出[1-2]。为此,我国开始逐渐推行实施孕前免费健康检查,孕前检查是夫妻双方必做功课之一,优生的关键在于提高夫妻双方的身体素质,孕前检查是指夫妻准备生育之前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保证生育出健康的婴儿,从而实现优生[3-4]。男士孕前检查和女士一样重要。男女双方都需做孕前检查,以确保正常怀孕和生育健康婴儿。同时,为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均衡营养”等6项措施。这些措施逐渐规范了基层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着实有效的将预防关口前移,但仍不够理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尝试将风险评估分类模式应用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3月广东省普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计划怀孕夫妇120例并对他们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收集夫妇的一般资料,并以此平均分为2组(n=60)。实验组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5.03±2.43)岁;配偶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93±2.6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3±1.0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4.79±3.12)岁;配偶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33±3.01)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89±1.21)周。2组夫妇年龄、孕周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夫妇实行常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方式,即婚史、疾病史、子宫、肝健康程度检查等;而实验组夫妇则采用风险评估分类法支持下的健康检查方式,具体过程如下。
1.2.1 风险归类 在计划怀孕夫妇前来检查时,详细收集夫妇二人的相关信息,如详细询问检查者的家族史、婚史以及相关病史等相关信息,并按照检查者信息对其进行定义归类,参照我院常见的实际情况,将风险归类为A、B、C、D、E 5种,且危险度以此增大。见表1。
表1 风险分类评估人群定义表
1.2.2 健康指导 将检查者按照怀孕风险评估后,由专门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指导夫妇二人日常饮食方式、生活习惯等,根据检查分级,发放宣传手册。
1.2.3 社区服务 在此次参与研究的夫妇所在社区内,与社区服务卫生中心的医生进行沟通,利用现有健康教育网络,组建优生优育健康服务小组,制定工作任务及目标,定期为夫妇进行健康教育,以网络教育的形式为准备怀孕的夫妇传授最新优生优育知识。具体包括[5-6]:(1)生前保健:贯彻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重点检查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包括严重的遗传病及精神病,指定传染病特别是性传播疾病,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为生育一个健康婴儿作准备;(2)环境保健:适宜受孕时夫妇身体应保持良好状态,向夫妇二人传授一些放松运动疗法,使二人保持身体放松、舒心状态,培养孕妇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二人将妊娠安排在双方工作或学习都不太紧张的时期,并告知生活工作中常见的有害环境与物质,在孕时与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尽力避免;(3)出生后保健:待新生儿出生后,妇幼保健人员要及时做好准备工作,向家长传授新生儿保健知识。如母乳喂养、健康育儿等知识,并向家长传授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为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进行营养指导,树立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意识,并及时进行预防免疫接种。
1.2.4 定期随访 建立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定期对检查者进行上门随访,对日常饮食及生活锻炼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风险较高的检查者,嘱咐定期于医院进行体检,并根据检查者常见的询问问题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1)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方面,在临床上以妊娠结局的的优良作为衡量两种检查效果的标准,妊娠结局分为产妇和新生儿2个方面。产妇分娩后出现出血、疼痛以及产周异常的情况较为普遍,产妇的不正常分娩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影响;待新生儿生产后,对婴儿进行临床检查,检查婴儿是否为早产儿以及是否出现窒息症状;(2)在2组健康检查方式的服务满意度方面,本院自制护理措施满意调查表,对产妇进行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种健康检查方式妊娠结果比较 产前实施风险评估分类法的健康检查模式的实验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检查方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种健康检查方式妊娠结果比较[n(%)]
2.2 2组夫妇满意程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有58.33%的夫妇对风险评估分类法支持下的孕前健康检查模式持满意态度,只有3.33%的夫妇有不满意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夫妇满意程度情况比较[n(%)]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于2010年联合推出的健康检查项目,目的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便于对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有依有据有效干预,提高怀孕安全率[7-8]。目前,已经在部分医院进行试点实验,取得了一定实验效果,但仍有待于提高[9-10]。本研究尝试将风险评估分类法应用于孕前优生健康的检查中,由跟踪随访的妊娠结果看,实验结果较为理想。一般说来,产妇极易出现一些不良并发状况,实验组夫妇在孕前接受分类风险评估模式支持的健康检查后,产妇怀孕分娩出现出血、疼痛、产周异常分别只有2、3、0例,而新生儿只有1例出现窒息情况,3例早产状况,而接受孕前传统优生健康健康的对照组夫妇却出现出血、疼痛、产周异常分别有10、8、6例,而有高达7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8例早产状况。由这2组数据对比看,经过风险评估分类支持下的孕前优生检查,实验组夫妇在新生儿的监控率及产妇的分娩治疗较传统检查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夫妇对风险分类评估支持下的健康检查模式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夫妇有35例对风险分类评估法持满意态度,而仅有2例夫妇有不满意情绪,此两项数据都明显优于接受普通常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方式的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风险评估分类法对夫妇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满意度更高,提高了检查者的满意率。
综上所述,对于部分基层计生机构来说,医疗资源较为匮乏,但检查人数较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针对性的对检查者进行指导干预。而风险分类评估可以合理的根据检查者的一般性资料和相关病史进行归类诊断,之后可有针对性的支配医疗医院,有节制、有重点的进行预防和防治,为检查者的后来的怀孕和定期检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后续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随访也可以为夫妇提供针对性的监督,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满意度,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支配,有效的间接推动着优生、优育的进行[10]。
[1] 何杨,杨柳,刘俊,等.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分类法的探索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11(5):46-49.
[2] 张亦心,李国正,高章圈,等.河北省15个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风险人群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3(6):901-903.
[3] 冯玉华.育龄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9(5):381-382.
[4] 李铭臻,王奇玲,李飞成,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9(3):334-336.
[5] 郭欢,韩晓霞,秦润花,等.兰州市685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3,11(5):407-409.
[6] 韩丽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46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9(27):3912-3913.
[7] 王奇玲,曾梅珍,郑瑞华,等.新婚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0(9):599-602.
[8] 丹正吉,荣增红.浅析青海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0(9):698-700.
[9] 吴玉璘,曹扬,林宁,等.孕前优生临床检验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2(11):834-836.
[10] 周汉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1):406-4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110
广东 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妇幼保健院 (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