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盆地 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美景

2015-07-31 16:19郭晓芸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撒拉族循化火狐

郭晓芸

●在黄河两岸之间拉上钢索,用滑轮挂上可乘几个人的铁篮,就是一条过江索道。

●居住在这里的撒拉族人聪明、低调,讲信用,是“说话很算话”的民族。

●300多年的古篱笆楼;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山区腹部的绝美“天池”……

青海人说,撒拉族是“说话很算话”的民族。在青海其他民族的人们眼中,撒拉族的人聪明、低调,讲信用,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居住在黄河谷地的第三个小盆地:循化盆地。

在这里,湍急的河流穿过宁静的乡村,人们栽种着红红的线辣椒和吹弹欲破的薄皮核桃。美丽的撒拉族女性戴着盖头,穿着艳丽的上衣、黑色坎肩,脚蹬绣花鞋,宛若朵朵彩云。小伙子则戴着白色帽,穿着白汗褡、青夹袄,腰间系着红绸带,嘴唇上精 心蓄起的胡须更是透出了精明与能干。

从中亚迁徙而来的撒拉族

骆驼化石的传说

元朝时,撒拉族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过长途跋涉,迁徙来到循化盆地。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称“撒拉尔”。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他们的语言里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

关于循化盆地人口的由来,尽管没有文字记载,但民间却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800多年前,在中亚撒玛尔罕地区,居住着突厥乌古斯汉的一支,首领叫阿合莽,弟弟叫尕勒莽。弟兄二人在当地伊斯兰教中威望很高,引起了国王的忌恨。国王设下奸计,诬陷他们偷了部落里的一头牛,兄弟俩有口难辩,被迫离开了那里。

兄弟俩率领同族18人牵着一峰骆驼,带了一部《古兰经》,驮上撒马尔罕的一瓶水和一袋土,迤逦东行。他们每到一处,就称一称当地的水土,如果与所带的重量不符,就又继续前进。历尽艰辛,他们终于来到循化盆地一个叫“街子”的地方。这时天色已晚,正打点休息中,忽然发现那只唯一的骆驼走失了。大家点起火把,到处寻找。一直找到街子以东的沙子坡,这时天已破晓,晨光透明。他们从山坡望去,只见这一带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万物丛生。走下山坡后,忽见山麓有一眼清清的泉,而他们所找的骆驼正静静地卧在水中。他们挥动棍棒吆喝骆驼起来,它却一动不动,原来它已变成白石骆驼了。他们想,骆驼化石,是到居住的地方了,便将随身带的水土和当地水土一称,斤两相符,最终在这里定居。从此,撒拉族的先民在循化盆地开拓了自己的家园。骆驼卧过的泉被命名为“骆驼泉”,经过历代整修,已经成为循化当地名胜。

撒拉族人热情好客,但是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也会礼貌地提醒外来者遵循主人家的习惯。他们很少留下照片,对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也看得比较淡然。在家中老人下葬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口唤到了”,意思是在人世间的时间到了,就如同一班车到站了那么自然。曾有人去过撒拉族人的院落中做客,发现一个幽静的小门,以为是通向后花园的道路——谁知道走进去一看,竟然是那个村落中人们共用的祖坟墓地所在。来客好奇地问主人:住在离墓地这么近的地方,难道不害怕么?主人微笑着回答:祖坟在身边,有什么好害怕的?

撒拉族小村落中,有可敬而聪慧的长者,虽然他们离开循化盆地的机会并不多,却像是在家便可知天下的智者。而他们的愿望大都和黄河桥有关,一些小的撒拉族村落,至今仍在用非常原始的钢索铁篮渡过黄河:在黄河两岸之间拉上钢索,用滑轮挂上可乘几个人的铁篮,就制作成功了一个手动的过江索道。然而撒拉长者说,每一年,都会有人的手指被这样的过江索道绞断,什么时候村子里能修上一座黄河桥,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火狐和艳姑的故事

积石峡与狐跳峡

奔腾澎湃的黄河东流到循化县境内时,被一道摩天雄关拱手拦住。这关隘便是闻名遐迩的积石峡。在循化境内,绵延3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好一派威风凛凛的样子。但是经过西来的黄河千百万年的冲刷、下切,于是形成了这著名的积石峡谷。

积石峡,峡中套峡。在峡谷右岸,清水河北流注入黄河,向东五六公里的地方,就是黄河龙的颈部,一个黑色的钻石项圈,镶嵌在龙脖子上,这就是狐跳峡口。狐跳峡的北岸,山体如万千巨石相叠,色青如铁。横竖有序,石上苔藓与石隙中的青草,绘出了无数奇妙的纹饰,似为自然的玄秘符咒,浑然大气,积石之名由此而得。峡之南,山体呈鲜丽的朱红色,沙崖如障。南北之悬崖危壁色泽不同,形体相异、相互映辉,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天地大画。在距狐跳峡口西七八十米处,有一块天然观景台,是东望狐跳峡全景的绝好地点。

关于狐跳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映射出撒拉族美好的生态观。

很久以前,撒拉族先民初迁此地,有一位年轻的撒拉族猎手,想给他热恋中的艳姑(撒拉族人对少女的专用称呼)送一顶美丽的火狐皮帽。他牵一峰母驼,为他驮上食物和生活用具,后面跟着小驼,在孟达山林中,转悠着寻找猎物。许多天后,他终于在南山顶上发现了一只通体鲜红亮丽的火狐,便登上山顶,快速追赶。火狐奔逃下山到了黄河南岸,猎手也紧随而来。前有滚滚黄河拦拒,后有强弓硬箭威逼,火狐身入绝境,命悬一线,它竟然奋力纵身向黄河扑去,谁知这一勇敢的举动感动了山河神灵,只见两岸突然相向而移,火狐瞬间跳到北岸。猎人的两峰骆驼,目睹这惊险的一幕,受惊发呆,变成石头,永远地屹立在狐跳峡南山的峰顶上。

懊丧的猎人向心爱的艳姑叙说了此事的原委,表示下次遇到火狐决不失手。艳姑连忙说:“阿哥,黄河宽宽的、深深的,养育了万物,是黄河给了火狐一条命,你再不能把它要回来了啊!我不要你的狐皮帽,我要的是你那颗热突突的心。我们不要再吃杀动物了。我们搬到平川里,种庄稼、栽果树,一样能过好日子。”

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

300多年的古篱笆楼

在现实生活中,撒拉族人以擅长园艺著称,养蜂是他们最喜爱的副业。这一特征其实与循化盆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有极大关系。endprint

循化县就在循化盆地的中间,四面被群山环抱,境内海拔在从1780米到4478米之间。黄河横贯北边,在循化境内流程长达90公里。于是循化盆地内空气湿润,气候特征呈多样化,不但野生动植物生态长势良好,当地的撒拉人也可在不同的海拔种植不同的作物。而循化盆地中著名的孟达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野生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更是以林木茂盛、植物品种繁多著称。林区内植物有600多种。除青藏高原的柴果云杉和大果云柏、秦岭山系的华山松和猕猴桃、华北平原的青杆和辽东栎等都在孟达林区竞荣争秀外,三七、羌活、贝母、刺五加等120多种名贵药材,300多种药用植物比比皆是。漫山遍野的珍珠梅、紫丁香、红杜鹃、海棠、蔷薇等上百种野生观赏植物和花卉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大量的珍稀动物,如麋鹿、林麝、狍子、岩羊以及虎、熊等,各种鸟类30余种。山区腹部的“天池”,是面积达到26万多平方米的高山湖泊,周围常常云雾缭绕,恍若西天瑶池。水深30米的天池,清澈如镜。轻舟过处,水鸟声声,鱼鲤游跃,宛如仙境。因为孟达林区,循化盆地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每年有上万人会去那里游玩。

撒拉族人正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热带”,他们大多身材高大健壮,面部长而呈红色,高鼻圆眼;男子多发,留长胡须,具有果敢刚毅、好习武的民族性格。撒拉族的女性非常低调、勤劳,撒拉艳姑更是以美貌著称。古时的人大都早婚,撒拉族不论家境贫富,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要熟练地掌握刺绣技能。特别是对于艳姑而言,刺绣品是她们婚礼中的重要礼品。新娘到夫家后,要给夫家的每个成员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于是刺绣的功底正好得到显示。很多女孩子在10多岁就开始学习家传的刺绣,几百年撒拉女性不断发展下来,撒拉族的刺绣作品已经到了非常精美的程度,堪与苏绣媲美。

撒拉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人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他们所居住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篱笆楼,如今也成为了民俗学家和旅游者的最爱。撒拉族篱笆楼是木石土混为一体的古老民居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树条笆桩编制而成,故得名篱笆楼,目前循化县内遗存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篱笆楼。

从元代起便广泛建造的撒拉族古篱笆楼制作简便,除木工技艺外,取材简单。古篱笆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篱笆木楼的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可减轻楼体重量,同时,墙体中间为空,冬暖夏凉、透气性强。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清水乡孟达村是目前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遗存较多的地方。今年30岁的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家的古篱笆楼保存较为完整,现在已经历了300多年风雨,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马穆罕默家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北、西面的楼都连在一起,规模很大。他是出生、成长在这座楼里,如今又在这里娶妻生子。在红红的线辣椒的映衬下,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篱笆楼静默着,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endprint

猜你喜欢
撒拉族循化火狐
大盗火狐丸
不行,不行
气候变化对循化薄皮核桃生长的影响
纹鼠逗火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撒拉族民歌
论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循化地区经济发展
相约在循化 (歌词)
临夏回族自治州撒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撒拉族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空间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