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才
内容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口的变化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来看,中国人口的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的走势及变化存在阶段性的差异。在中国人口的时空分布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口分布逐渐趋于均衡,人口重心迁移幅度不大,总体呈西南—西北—东北—西北的移动趋势,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关键词:中国人口变化;时空分布;经济水平
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环境,其中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通过改变不同地区的粮食需求、土地利用/覆盖率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过程,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地矛盾突出,人口与生态、气候变化等关系复杂,亟待深入相关研究。
一、中国人口总量及增长率变化
如果从横截面来看,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口的总量不同,中国人口的总量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人口总量不同,这可能与时代的经济水平、政策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如果从纵向来看,中国人口总量总体上呈增长的态势。但在增长的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五种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来。
1、1724年至1852年:人口较快稳定增长期
明末清初,中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虽然明末动乱不堪,但在清朝成立以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又着手平定了一些地方动乱,整体政治格局较稳定,政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秩序。1712年,康熙颁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令,中国人口迎来了相对快速的增长期。随着清朝政府的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政治策略等,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口统计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清朝末期,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但却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在开放口岸的同时,沿海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这个阶段,中国年平均增长率最低为0.28%,最高达4.03%。
2、1852年至1870年:人口快速波动负增长期
这个阶段中国人口整体呈现衰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动乱不堪,各种农民运动不断兴起,再加上其他列强纷纷派兵进驻中国,内忧外患下,中国人口因战争死伤严重。政治动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各地爆发严重的饥荒,因疾病、饥荒等死伤的人口也非常严重。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除1858年人口增加外,这个阶段中国人口近20年间几乎停滞增长,甚至出现大幅减少的情况。
3、1870年至1912年:人口低速平稳增长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政局相对稳定,在开放通商口岸,划分势力范围之后,中国的政局趋于稳定。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仍比较缓慢,但政局的稳定,给了人口自然增殖相对良好的环境,中国人口也在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缓慢地增长。
4、1912年至1961年:人口无序跌宕增长期
这个阶段,中国的政治格局转变较快,从民国内乱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因这个阶段的政局从动荡趋于稳定,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因此人口增长同时也伴随着政局的改变,不过人口增长没有特别的规律。在动乱和战争年代,人口呈现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增长开始比较缓慢,建国后,特别是在1960年自然灾害,人口增长总体比较缓慢。
5、1961年至2009年:人口急剧波动增长期
三年自然灾害及文革后,中国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中国人口也急剧增长。不过在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因人口总量过于庞大,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增长。因此这个阶段中国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性快速增长。
二、中国人口时空分布格局
1、中国人口分布演化
清朝期间,中国东部人口过剩,在与天争地中,多余的人口不得不向西部流动。人口流动与政治中心的变迁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清前期、中期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人口受其影响,大规模向南移动。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沿海地区遭受列强的侵扰,人口开始向西向南移动。到了民国,人口的时空分布与战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战争开始后,人口向西部流动,战争结束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人口开始向东流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时空分布与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发展侧重点等有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重点发展华北和东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当然也有一些政策影响,如西部垦荒、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劳动改造等,对人口时空分布等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向沿海地区转移,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
2、人口密度的变化
中国人口时空分布的一个显著的衡量指标是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来进行衡量的。在分析人口密度时,一般采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不同的区域。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口高密集的地带,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带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两个区域,人口密度的变化,总体来看,形成了人口向东部沿海平原丘陵区聚集,同时偶尔不稳定向内陆发展的格局。西南和西北区域,由于地形影响,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在战争年代里,人口偶有向这些区域迁移,但战争结束后,人口又往东回流。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也属于低密度区域,其原因与西南西北等地带相关,自然环境对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大。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区域的人口开始呈现高密度增长,这主要受益于政策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鼓励东部人口向北向西迁徙,并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和政策鼓励,这些区域的人口密度开始稳步提升。
总结:中国人口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中国人口时空分布主要与政治中心、经济发展等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分析中国人口变化时,应该以时间为纵轴,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界因素等,从而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人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刚强,许学强,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10);
[2]包书月,张宝秀,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J],首都师范法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