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淞
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郭彩淞
目的 探究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取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手术切除病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共治愈30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共治愈16例,治愈率为53.33%。治疗后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共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经比较,2组患者在治愈率以及复发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应根据患者既往史以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上看并且复发率低,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正常的子宫内膜内皮以及腺体等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虽然该病变都为良性,但由于子宫内膜随着月经发生周期性的剥脱出血,引起患者病灶部位出现结节以及周期性的疼痛[1]。临床上患者多因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随瘢痕出长出而发病[2]。为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遂进行本研究,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产科2006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30.23±1.28)岁,发病时间7个月~3年,平均发病时间(1.83±1.02)年,病灶均位于切口附近(切口上测8例,下侧5例,左侧5例,右侧7例,以及切口处5例);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31.42±1.93)岁,发病时间6个月~4年,平均发病时间(1.95±1.42)年,病灶均位于切口附近(切口上测7例,下侧6例,左侧6例,右侧6例,以及切口处5例)。经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以及病灶部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2组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并且腹壁可触及结节或者硬块并随月经有周期性的疼痛发生,B超检查可作为辅助检查,能发现子宫瘢痕附近的低回声区,并随月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的范围、深度以及其与邻近组织关系,有助于术前诊断。病理活检发现子宫腺体、上皮以及间质等,能够对该疾病做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
1.3 方法 实验组采用手术切除进行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患者月经结束后3~4 d进行,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部阻滞麻醉,手术用电刀切除病灶和其周围0.5~1.0 cm组织,切除后用生理盐水以及甲硝唑冲洗伤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口股孕三烯酮进行治疗:每周2次,每次口服孕三烯酮3.0 mg,持续6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患者腹部随月经周期性疼痛消失,超声检查瘢痕出未见低回声区,腹部触诊不见结节。若患者腹部随月经周期性疼痛持续存在,超声检查瘢痕出仍见见低回声区以及腹部触诊发现结节,则视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统计发现:实验组共治愈30例,治愈率为100%,对照组共治愈16例,治愈率为53.33%。治疗后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共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经比较,2组患者在治愈率以及复发率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继发于剖宫产,有报道称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4%左右[3]。有研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年龄有关,年龄愈大的剖宫产妇其患该病的几率也有所上升[4]。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是手术操作不当引起[5]。绝大多数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前腹部并没有发现结节,但术后6个月~3年内,腹部开始出现周期性疼痛结节,在手术过程中将具有异位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带到子宫以外部位为,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术者手术时没有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或者是缝子宫的时候缝线穿透了子宫内膜,也可能是用缝子宫的针线继续对腹部进行缝合,造成子宫内膜种植在子宫以外[6]。当机体恢复正常后,异位的子宫内膜随着患者体内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的腹痛。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孕三烯酮口服治疗,但由于腹部包块多有组织包裹覆盖,药物很难达到有效浓度,难以对病灶清除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手术切除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有效地预防是降低患者发病率的根本性措施:手术缝合子宫或者腹壁时应避免缝破子宫触及子宫内膜;积极保护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腹腔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子宫内膜异位种植;严格执行剖宫产手术指证,降低剖宫产率[7-8]。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减少手术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的病痛与不适。
在本实验中,实验组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病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53.33%)。治疗后随访2年,实验组复发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0%)经比较,2组患者在治愈率以及复发率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手术方式无论是在临床疗效还是在预防复发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综上所述,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应根据患者既往史以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上看并且复发率低,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1] 贾淑丽.剖宫产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164-165.
[2] 宋雅萱.1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18):46-47.
[3] 王淑云.浅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3):318-319.
[4] 巢夏芬.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4):4552-4553.
[5] 张孝艳.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 位症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7):557-558.
[6] 常淼.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78-279.
[7] 刘天虹,尹三凤.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5):51-52.
[8] 郭彬.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与中药治疗15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4):149-1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16
广东 527400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产科(郭彩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