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民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王任民
目的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UAP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1次/12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72h。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 63.6%)(χ2= 8.30,P=0.007);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438);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42)。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用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盐酸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窒息样感觉,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其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现代医学对UAP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在UAP发生过程中起者极其重要的作用[2-3]。如何对UAP患者进行有效的抗血栓治疗,防止终末事件的发生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110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和UAP治疗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急诊科收治的UAP患者110例,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均分为2组(n=55)。诊断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梗诊断治疗指南》制定的UAP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能够定期复查,均排除外周血管疾病、肾脏及肝脏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对治疗方案中的任何药品成分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嘱其吸氧、低脂、低盐饮食,绝对卧床休息。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119]皮下注射,5000U/次,1次/12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25),0.1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72h。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下移减少>0.1mV;(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缺血性ST段下移减少0.05~0.1mV;(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缺血性ST段未见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 63.6%)(χ2=8.30,P=0.007)。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猝死等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 20.0%) (χ2=5.24,P=0.042)。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皮疹,1例皮肤黏膜出血;观察组出现2例注射部位皮疹,3例皮肤黏膜出血。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9% vs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438)。
UAP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出现心肌缺血,引起胸部及附近部位的疼痛不适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虽然没有心肌坏死,但是其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变化快,容易诱发严重终末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因此对于其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贫血、感染等使得斑块破裂,内皮下胶原及血管假血友病因子暴露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血小板聚集一方面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核心,另一方面通过激活凝血系统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继发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痉挛等病理过程,导致了UAP的发生,而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延缓或终止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氨氯地平,尼卡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小板药物等,其中替罗非班作为我国国内生产的唯一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而低分子肝素作为新一代抗凝药物,具有高抗栓活性,但两者联合使用在UAP的应用效果鲜有报道[5-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3% vs 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07),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 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42),证实了两药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分析原因考虑血栓形成在UAP发生过程中起者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小板活化聚集又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在低分子肝素有效抗凝的基础上,盐酸替罗非班又增加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途径,因而进一步促进了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临床研究表明[7-8],盐酸替罗非班治疗UAP时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低分子肝素多为低出血不良反应,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438),而且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比较高,考虑与持续负荷剂量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有关,但是建议应密切注意使用盐酸替罗非班24h内血小板的变化。现有文献报道中并未提到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期间如何调整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剂,本研究也未对其联合使用的最佳配伍剂量进行考察,而且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使结果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用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萍.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54例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53-54.
[2] 李芳.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药,2011,18(15):41.
[3] 王金祥,曲兵.低分子肝素钙治疗64例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22-123.
[4] 杨菊.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6):2411-2413.
[5] 李岚.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7.
[6] 苗红春.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68-70.
[7] 吕兰淑.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7):967.
[8] 李小芳,郭东华,白敏聪.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437-1438.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13.085
广东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急诊科(王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