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红
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分析
叶云红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微创术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78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病房尾号单双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组间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部外科疾病,临床上通常将手术治疗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1-2]。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临床上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研究的重视,临床上逐渐将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本院为探讨双镜联合微创术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接收的78例患者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靖安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78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病房尾号单双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34.8±4.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1±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35.2±3.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5)年;2组患者均伴有反复右上腹疼痛发作史;且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先给予患者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治疗,即麻醉后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对胆囊结石情况进行明确,然后将导管退出,并留置导丝,将乳头切开,利用取石蓝取石,或利用碎石器碎石后取出,然后注入造影剂,确认无及时残留后对胆管进行冲洗,退镜。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后给予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即气管插管全麻后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将压力控制于1.6~2.9kPa;然后利用常规四孔法置入腹腔镜,钝性分离,对胆囊及Calot三角进行暴露;然后利用电凝钩及电凝止血法对胆囊进行分离及切割,必要时应利用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进行止血,明确无出血及胆瘘发生后对伤口进行缝合。
对照组39例患者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即硬膜外麻醉后,于患者右上腹直肌处切开3.5~5.0cm的切开,并进行钝性分离,然后采用带光源的窄S钩辅助操作,对胆囊及周围组织进行充分暴露。利用钛夹将胆囊动脉切断,并对胆囊管及胆总管解剖关系进行分析,并逐个切断,同时利用电凝止血,最后利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现象,1例患者发生胰腺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1%,对照组39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现象,2例患者发生胰腺炎,1例患者发生胆漏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4%,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胆石症,该病的发生率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据调查,该病在20~59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9%,而在60~79岁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高达25%,在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则高达41.5%[3-4]。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5]。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即为胆囊切除术,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是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虽具有手术视野清晰、但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然而该治疗方式还具有术后伤口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6]。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则是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切口感染率低、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小等多种优点,但该治疗方式同时也具有手术视野狭小、术后已损伤周围组织等不足之处,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操作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可对患者的整个腹腔进行广泛的探查,且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无需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点,因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同样是临床上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方式,且通过对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联合使用还可有效的避免单独治疗及分开治疗所具有的局限性,在解除胆总管下段狭窄及尽可能保留胆道生理机能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9]。因此,给予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就说明给予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的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1] 谌班超.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3):84-85.
[2] 李天生,张豫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策略[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149-151.
[3] 吴兆平,淦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83-84.
[4] 张延科.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6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9-40.
[5] 林健群,洪建文,杨熙.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39-140.
[6] 杨传雷.腹腔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研究[J].药物与人,2014,27(10):202-203.
[7] 张莉,孔敏.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探讨[J].北方药学,2014,11(10):172.
[8] 孟晓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95-96.
[9] 王彬.82例两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的效果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8):5.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13.041
江西 330600 江西省靖安人民医院 (叶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