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艳 蒋长英 李 可
不同浓度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分析
徐 艳 蒋长英 李 可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留置尿管≥1周且无尿路感染的200例患者,按医嘱的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150例,使用碘伏(对照组0.5%碘伏,研究组分别用0.4%碘伏、0.3%碘伏、0.2%碘伏)消毒液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比较2组整体效果。结果 研究组7d后与拔尿管时的菌尿阳性率分别是46.0%、34.0%(0.2%碘伏);16.0%、14.0%(0.3%碘伏);30.0%、16.0%(0.4%碘伏);对照组的为26.0%、18.0%(0.5%碘伏)。观察组中的0.3%碘伏组的第7天、拔管前菌尿阳性率与对照组的菌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30,P=0.0032;χ2=7.8124,P=0.0211)。结论 用0.3%的碘消毒液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达到降低尿路感染概率。用0.2%的碘消毒液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达不到降低尿路感染概率。
碘伏;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效果;分析
在治疗与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程中,实施导尿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因导尿过程中可能诱发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以至于导尿与留置导尿管极易诱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目前医院中获得性感染约有40%的患者属于尿路感染,且80%的感染和导尿有关[2]。本文主要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用0.5%的碘伏0.4%碘伏、0.3%碘伏、0.2%碘伏棉球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留置尿管≥1周且无尿路感染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男148例,女52例,年龄40~75岁,排除留置尿管前有菌尿者、基础疾病为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严重胸脑外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全身情况为恶液质的患者。遵照医嘱的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150例,(对照组0.5%碘伏,研究组分别用0.4%碘伏、0.3%碘伏、0.2%碘伏),2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4组患者每天1次进行尿道口擦洗,分别以0.5%、0.4%、0.3%与0.2%的碘伏棉球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每组患者每人在留置尿管前及留置尿管第7天时或者拔尿管前进行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及观察尿道口皮肤过敏症状。
1.3 采集标本 严格依照无菌技术采集尿液标本,在导尿管连接处上方约5~10cm位置,在未开启导尿管的条件下,反折尿管,并用1次性5mL的注射器直接穿入乳胶管,取3~5mL尿液输入无菌试管中进行尿培养检验。常规留取30mL尿液进行尿常规检验,
1.4 泌尿系统感染评定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出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的标准∶尿培养为无菌生长,尿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小于8~10个每微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3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下表1可知:研究组7d后与拔尿管时的菌尿阳性率分别是46.0%、34.0%(0.2%碘伏);16.0%、14.0%(0.3%碘伏);30.0%、16.0%(0.4%碘伏);对照组的为26.0%、18.0%(0.5%碘伏)。观察组中的0.3%碘伏组的第7d、拔管前菌尿阳性率与对照组的菌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30,P=0.0032;χ2=7.8124,P=0.0211)。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0.3%碘伏的菌尿阳性率最好,0.4%碘伏、0.5%碘伏为合格,而0.2%碘伏为不合格。
表1 各组不同时间菌尿阳性率对比[n(%)]
3.1 导尿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情况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在全部医院感染类型中尿路感染约占42%,而诱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导尿、留置尿管。且病人尿路感染和尿管留置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大[4-5]。通常留置2~3天,菌尿发生率可达到45%左右,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其尿路感染率按照每天8%~10%的速度增长,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00%会出现菌尿。
3.2 导尿、留置尿管和尿路感染有关因素 临床导尿是一种侵袭性操作行为,在实施导尿时会给患者的尿道粘膜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进一步破坏尿道生理完整性及尿道的防御作用,诱发尿路感染。而患者尿道前方或者尿道口附近常常存在念珠菌、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及假单胞菌,在导尿时细菌会随着插管进入病人膀胱系统,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女性身上,其尿道长约3~5cm,比男性短,在其尿道附近出现大量细菌繁殖,若导尿时间太长,则80%的患者会出现菌尿。此外,痂壳形成于导管阻塞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诱发尿路感染,不管哪一种导管都易使痂壳形成,而痂壳结构多是由细菌生物膜上多种盐类沉着,极易导致尿管阻塞,若尿管阻塞,遇到轻微感染也能在数小时内诱发严重不良后果[6]。
3.3 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消毒剂,以有效预防导尿留置尿管诱发尿路感染。过去临床多用0.1%的新洁尔灭对患者的阴道口部与外阴部消毒,用石蜡油润滑消毒导尿管。而新洁尔灭作为一种低效消毒剂,其只能消灭少部分亲脂性病毒与真菌,而不能消灭芽孢、亲水性病毒及结核杆菌。同时石蜡油随让通过高压灭菌消毒,但一旦放置时间过长积极诱发感染,它自身只有润滑功效,无消毒作用。相比之下,碘伏作为一种广谱、无毒且高效的新型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孢子、细菌及真菌。0.3%的碘伏作为新型含碘灭菌剂之一,它的杀菌谱和碘酊相近,且不易刺激患者的组织黏膜,无腐蚀性,患者不易过敏,同时有润滑、灭菌及消毒的功效[7]。在留置尿管期间用0.3%碘伏消毒尿道口部与外阴部位,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缓解其部分病痛与经济压力。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插管动作轻柔,以免伤及患者尿道。尽可能用封闭式引流,固定牢固预防尿管中途脱落而多次插管,每天实施导尿管与尿道口部护理,以免痂壳形成。尽量减少冲洗膀胱的次数,因为冲洗膀胱可能刺激到膀胱粘膜,增加细菌进入膀胱的概率,进而诱发逆行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7天后与拔尿管时的菌尿阳性率分别是46.0%、34.0%(0.2%碘伏);16.0%、14.0%(0.3%碘伏);30.0%、16.0%(0.4%碘伏);对照组的为26.0%、18.0%(0.5%碘伏)。观察组中的0.3%碘伏组的第7天、拔管前菌尿阳性率与对照组的菌尿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30,P=0.0032;χ2=7.8124,P=0.0211)。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8]相吻合。
总之,用0.3%的碘伏棉球擦洗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每天1次,达到预防细菌经尿道附近黏膜尿管腔进入膀胱,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概率。
[1] 李清,曹长英.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7(24):196-199.
[2] 沈钺.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3(4)∶103-105.
[3] 蓝园珠.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54例[J].中国药业,2011,5(7)∶135-137.
[4] 邱丽霞.0.5%碘伏润滑导尿管及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J].海峡药学,2011,1(2):56-57.
[5] 金凤财.0.5%碘伏预防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4(23)∶185-187.
[6] 何述萍.碘伏润滑预防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0,3(3)∶86-88.
[7] 邓建军.112例尿路感染原因调查与治疗方法[J].当代医学,2011,7(12):114-117.
[8] 韦利玲.住院病人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08,9(20):196-199.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13.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z20146370)
广西 541001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徐艳 蒋长英 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