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7-31 22:48邹云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计划性血氧品管圈

邹云

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邹云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将98例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和血氧饱和度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4%、痰痂形成率为32.65%、血氧饱和度异常率为6.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18.37%、痰痂形成率71.43%、血氧饱和度异常率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明显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品管圈;ICU;非计划性拔管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模式,是由同—工作场所的人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体,通过突破工作绩效,解决工作问题,运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文化、管理等发生的问题及课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又称意外拔管,是指因其他因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出,造成插管脱落[2-3]。本研究采用品管圈活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ICU治疗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2~60岁,平均(43.1±2.1)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54.8~543.1 h,平均(172.3±27.4)h;其中,呼吸衰竭10例,颅脑外伤20例,其他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1~61岁,平均(42.4±2.3)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54.9~543.4 h,平均(172.6±27.6)h;其中,呼吸衰竭12例,颅脑外伤17例,其他2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方法如下:(1)对患者气道、口腔及吸痰等进行护理;(2)对患者的表现进行观察,对症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组建品管圈小组,进行内容包括:选主题、查看现状、设目标、拟对策、进行评估、改进等步骤[4]。具体方法有:(1)选主题:选出ICU护理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总结、分析。(2)拟计划:找出将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并将此原因的改善设为重点。(3)拟对策:经鼻插管与经口插管比较,更不易发生拔管,故插管时尽可能不选用口插管[5],使用“八字型”胶布和“工型”胶布双重固定。(4)进行评估:所有医护人员对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评估及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使护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例数、建立人工气道的第2、4、6天痰痂形成、日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异常(气道湿化时其波动幅度>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37%,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4%,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n(%)]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痰痂形成、日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异常比较 观察组患者第2、4、6天痰痂形成率、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例数痰痂形成[n(%)]日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第2天第4天第6天(x±s,d)异常[n(%)]对照组4917(34.69)22(44.90)35(71.43)7.22±1.218(16.33)观察组499(18.37)13(26.53)16(32.65)5.71±1.193(6.12) t/χ2值6.83227.349030.12796.22825.2305 P值0.00890.00670.00000.00000.0221

3 讨论

人工气道的建立能保证呼吸困难的危重患者的基本呼吸,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毕竟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常会因种种因素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目前已成为各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品管圈活动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6],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护理方式,它使工作效率更高,流程更顺畅[7]。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中能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8]。ICU病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要求高,品管圈活动可实现全员参与并使其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患者也能得到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9]。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会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能有效降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说明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经济地达成效果,使ICU工作顺利进行。观察组第2、4、6天痰痂形成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日吸痰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能明显降低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护是理人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服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 潘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3] 梅伟乐,郑丽亚.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72-4373.

[4] 孙妍,施英.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4345.

[5] 杜桂茹,齐秀云.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0):828-829.

[6]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7] 陈少敏,王密芳,陈洁,等.品管圈活动促进ICU护患沟通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57-59.

[8] 唐丽黎,何艳,肖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RICU环境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109-111.

[9] 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75

贵州 558000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 (邹云)

猜你喜欢
计划性血氧品管圈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