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南 黎喜 谢增海 李昌成
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与临床应用评价
李华南 黎喜 谢增海 李昌成
目的 探讨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的方法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胃肠道螺旋CT检查的结果,对检查结果进行螺旋扫描,站后处理,CT域值设定和图像切割,由此得到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模拟管腔、气体铸型以及立体剖面等方面的三维图像,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病理资料相对比较完整的患者210例,得到的三维图像比较好地表明了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和对病灶的定位,其结果对大肠癌及胃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高达94.3%和95.1%。对于息肉检出率:直径>6mm的为100.0%;≤5mm为66.7%。结论 采用多种螺旋CT及三维成像方法,在表明胃肠道解剖和病变部位、肿瘤大体分型、息肉诊断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胃肠道疾病;螺旋CT三位成像;图像处理
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发展,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胃肠道疾病的检出中已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1]。且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无创伤、无痛苦,准确空间定位、全面形态观察,是内窥镜检查及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2]。本研究对250例胃肠道螺旋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胃肠道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6月在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完成胃肠道螺旋CT检查的患者250例,其中男158例,女92例,年龄18~80岁,平均(56.7±2.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检查前必须禁食,至少4h,进行扫描前,需口服500~1000mL的2%~3%泛影葡胺溶液。
1.2.2 螺旋扫描 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强度180~200mA,层厚5mm,螺距1.5~2mm。
1.2.3 三维重建扫描 在检查前,需要准备同胃肠双重对比造影,进行胃部检查的患者,大部分需口服3~5g产气粉,小部分患者需口服500~1000mL的2%~3%泛影葡胺溶液;进行结肠检查的患者需肛门注气600~1000mL。
1.2.4 扫描方法 进行实时螺旋扫描时,各设置如下:电压120kV,电流150~250mA,层厚5mm,螺距1.5~2mm,重建间隔2mm。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对250例患者的胃肠道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其中重建三维图像良好的有210例,其中51例为正常,89例为癌患,22例为息肉、17例为炎性肠疾患,13例为粘膜下肿瘤,18例为其他。得到的三维图像比较好地表明了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对病灶的定位以及黏膜皱襞的改变。未能得到理想图像的有40例。临床病理资料相对比较完整的210例CT检查部位与诊断。见表l。
表1 210例患者的CT检查部位与诊断结果(n)
已经被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35例)及结、直肠癌(41例)的大体分型,与之相比,CT检查结果的大体分型为胃癌33例,结、直肠癌38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发现,CT检查诊断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2.6%。见表2。
表2 三维图像对胃癌及大肠癌大体分型与病理的对照(n)
多排螺旋CT与传统CT不同的是扫描时不是对患者的某一层面进行扫描,而是可以获得患者的三维信息,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所获的信息量[3-4],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也提高了进行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3.1 成像方法及有关问题 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大致分为3种:表面重建、体积重建和最大强度投影。表面重建法是物体表面的信息,物体的表面形态特征进行了重建,但数据量少,无法显现物体内部及周围的结构[5-6]。与表面重建法不同的地方在于,体积重建法对物体内部信息进行了保留,从而可以更多地进行结构方面的观察,因此本研究胃肠道的三维成像主要采用了体积重建。
3.2 三维图像的评价 以前发表的有关胃肠镜三维技术的文章,研究的主要是CT仿真内窥镜[7]。由于在临床应用上,仿真内窥镜技术提供的数据很有限,为了使三维成像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胃肠道检查,本研究为能较好地显示胃肠道的解剖及病变形,曾尝试采用多种成像方法。
3.3 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利用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报道,但其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应用的价值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8]。通过分析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肠道检测方面有以下几种作用:(1)较准确的显示胃肠道解剖及病变定位;(2)对癌肿大体分型;(3)对息肉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4)对炎症性肠疾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三维图像可比好地表明胃肠道的解剖关系、为病灶的定位及黏膜皱襞的改变具有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与手术病理证实进行比较,CT检查在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准确率高度94.3%和92.6%。
[1] 刘洪文,赵国军,崔大勇.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成像内镜技术与胃癌的诊断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4):58-60.
[2] 林清池,张丹彤,段少银.螺旋CT及CT三维成像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5):25-28.
[3] 陈海荣,杨军,郑敏,等.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2(5):761-763.
[4] 王汉,孙兴龙,何兴明,等.常规胸部X线片和CT扫描对驾驶员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2,27(11):1676-1677.
[5] 徐刚,徐舟,孙应实,等.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33):418-419.
[6] 刘志申,黄洁红,王荣.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3(3):538-539.
[7] 许达生,余深平.进一步提高结肠CT仿真内窥镜的诊断水平[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1(12):105-106.
[8] 卢延.合理应用胃肠道影像学检查[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 11(5):615-6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21
广东 525300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李华南 黎喜 谢增海李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