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舜瑀 陈明明 于龙飞
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崔舜瑀 陈明明 于龙飞
目的 探讨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按照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乳腺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胸肌萎缩情况。结果 观察术后1年,观察胸肌萎缩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39.58%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概率,而且还可以有效抑制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并且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
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手术
乳腺癌作为一种常发生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电磁辐射、不合理的遗传因素、月经初潮过早、婚育、绝经过晚、饮食习惯有关[1-2]。近年来,考虑到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患者术后胸大肌萎缩、感觉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部分医生认为该做法不仅阻碍了腋窝淋巴结的彻底清扫,甚至还会增加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率[3]。本研究选取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3.5±5.8)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所规定的乳腺癌临床分期标准[4]: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9例,Ⅳ期2例;对照组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9±3.4)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所规定的乳腺癌临床分期标准:Ⅰ期10例,Ⅱ期26例,Ⅲ期9例,IV期3例;2组基线资料(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按照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手术方法,清除胸肌腱淋巴结时,首先分别沿上下方向将胸小肌胸大肌间隙分离开,并同时将保护穿过胸小肌支配胸大肌的胸前神经分离,然后游离胸小肌的内、外侧边缘,保护胸间峰动脉的胸肌支及胸前神经的内、外侧支,充分游离并暴露胸小肌止点、腋静脉的胸腔入口及第3组淋巴结,清扫淋巴结,依次类推,暴露第2组淋巴结并清扫淋巴结,直至完成第1组淋巴结的清扫工作。当沿胸腔自上而下清扫至第2肋间时,会看到肋间臂神经位于侧胸壁和前胸壁交界处,随后自内而外将该神经浅面的软组织剪开,使之游离到胸上壁的内侧,并将应切除的组织进行深度切除[5]。
对照组:进行传统乳腺癌切除术,无需切除胸内外侧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其余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年肌肉萎缩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锁骨中线的胸大肌厚度,若患侧≥1/3且≤2/3健侧胸肌厚度为轻度肌肉萎缩,若患侧<1/3健侧胸肌厚度为重度肌肉萎缩[6]。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术后1年胸肌萎缩情况比较 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胸肌萎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胸肌萎缩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乳腺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n)
3.1 解剖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的主要作用
[1] 黄小娥,刘丽.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21-123,125.
[2] 王利,马素刚,王锡鹏.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78-81.
[3] 何嘉宾.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l):73-74.
[4] 赵根隆,李韶山,梅方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28(3):293-295.
[5] 陈宝康.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2):227-230.
[6] 史小丹,徐卫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1):24-28.
[7] 陈静,张晨芳,周岳平,等.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3(2):69-72。[8] 王雅杰,王宁.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2(7):154-156.
吉林 130012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一科 (崔舜瑀 陈明明)130012 吉林省春光康复医院 (于龙飞)
于龙飞 E-mail:369417735@qq.com就是支配胸大、小肌的神经,具体可以分为胸前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胸前神经内侧支起源于臂丛外侧束,胸前神经外侧支起源于臂丛内侧束,手术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胸前神经,且容易保留;肋间臂神经则主要由第1、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有时还包括臂内侧皮神经)和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组成,该神经解剖交复杂,比较难寻找并易被损害,术中寻找肋间臂神经有3种途径[7]:(1)经背阔肌途径,可以沿背阔肌由下向上寻找肋间臂神,主要是因为肋间臂神经远端越过背阔肌上部前方走向上臂内侧;(2)经起始部途径,解剖完胸小肌后,可以发现肋间臂神经的起始部位于第2肋间隙处;(3)经腋静脉下方途径,首先应该在腋静脉的前方将腋筋膜悬韧带切开,然后在腋静脉的下方慢慢向外剥离脂肪和淋巴组织,最后就会在剥离的脂肪内看到横行的肋间臂神经。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25
3.2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组胸肌萎缩率为25.00%,对照组胸肌萎缩率为77.08%,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故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概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9.58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5),因此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还可以有效抑制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乳腺癌手术均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若肋间臂神经较细小或术中损伤,腋窝淋巴结肿大,且与肋间臂神经互相粘连,这种情况下,若坚持保留肋间臂神经就会出现局部癌残留现象。因此,总体上来说,鉴于乳腺癌手术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