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迟熟中粳新品种扬粳805的选育与利用

2015-07-31 17:25潘存红李爱宏余玲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优质

潘存红 李爱宏 余玲等

摘要:扬粳805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优质中间材料香粳49/盐187//香粳111为母本、抗病材料镇稻99/9363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米香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扬粳805全生育期152 d左右,株高95~102 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色浅绿,叶姿较挺,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较好;一般产量9 200 kg/hm2,有效穗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1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7~28 g。中抗穗颈瘟,抗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优质;迟熟中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053-03

扬粳805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优质中间材料香粳49/盐187//香粳111为母本、抗病材料镇稻99/9363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米香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扬粳805具有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3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定名(苏审稻201307),适宜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1 选育经过

扬粳805于2004年配组,母本是米质优良且携带米香基因badh2的中间材料香粳49/盐187//香粳111,父本是携带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的材料镇稻99/9363,2004年冬天在海南省种植F1,2005年正季在扬州市种植F2群体500株,根据农艺性状选择15个优良株系,2006年正季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对15个株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米香基因badh2[1]及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2]检测,选出6个带有这3个有利基因的单株,并在下一代选出纯合株系,2008年进行产量、米质、抗性鉴定,选出1个综合性状较优的株系定名为扬粳805。2009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生产试验,2013年审定定名为扬粳805。扬粳805的选育过程见图1。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形态特征

扬粳805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色浅绿,叶姿较挺,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较好。2010—2012年江苏省中试结果表明,5月15—25日播种,8月20—25日始穗,全生育期145~156 d,属于迟熟中粳类型,比对照淮稻9号迟1~2 d。株高95~102 cm,成穗率80%左右,每穗总粒数11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7~28 g(表1)。

2.2 稻米品质

2010—2012年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扬粳805糙米率83.6%~85.7%,精米率73.6%~76.1%,整精米率64.0%~74.9%,垩白粒率19%~26%,垩白度1.3%~3.6%,胶稠度70~85 mm,直链淀粉含量17.0%~18.3%。2011年的检测指标达到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二级优质稻谷标准(表2)。

2.3 产量表现

201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扬粳805平均产量9 123.9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8.52%,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2011年继续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342.3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6.66%,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3位。2年省区试20个点(次)中,都表现增产,其中13个点(次)增产幅度在5%以上,6个点(次)增产幅度在10%以上。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9 783.0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7.35%,3年中间试验平均产量9 416.4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7.51%(表1)。扬粳805在多年多点的中间试验中产量突出,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2.4 抗性表现

扬粳805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2010—201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中,扬粳805苗期对稻瘟病ZB、ZC、ZD、ZE、ZF、ZG等生理小种都表现免疫,对穗颈瘟表现中抗(2级);对白叶枯病4个生理小种浙173、KS-6-6、PX079、JS49-6表现中抗以上;2010年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2011年、2012年表现为感病;条纹叶枯病抗性2010—2011年在江苏省靖江点表现为感病,但在姜堰点表现为抗病,2012年在这2个点都表现为高抗(表3)。

3 栽培技术要点

扬粳805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2012年、2013年扬州市、泰州市、淮安市等地示范结果表明,扬粳805能适应育秧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种植方式,并均能获得较高产量。扬粳805具有分蘖力强、结实率高、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等特点,高产栽培策略上强调在适宜有效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达到单位面积高产最佳颖花量,稳定结实率和千粒质量[3]。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一般于5月中上旬播种,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约 300 kg/hm2,旱育秧秧田播种量约450 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1叶1心期施断奶肥,3叶期补施接力肥,移栽前施好起身肥,湿润育秧秧龄以30 d左右为宜,旱育秧秧龄以 25 d 为宜。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用种量 45.0 kg/hm2,秧龄18~20 d。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扬粳805分蘖力强,抗倒性好。一般大田株行距配置以13 cm×25 cm为宜,栽插密度24万穴/hm2左右,每穴2~3苗,插足基本苗105万~120万/hm2,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放水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75万~420万/hm2,成穗率80%左右。做到浅插匀插,促进早发,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结构。

3.3 科学管理肥水

扬粳805穗粒结构比较协调,好种易长。大面积生产施氮量300 kg/hm2左右,并重视磷钾肥、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氮磷钾配比以1 ∶0.4 ∶0.6为宜,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 ∶4为宜,基肥施用45%复合肥450 kg/hm2。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栽后活棵7 d左右施用尿素150 kg/hm2,并配以适当除草剂(如丁草胺),间隔7 d施复合肥150 kg/hm2;拔节前可增施氯化钾112.5 kg/hm2;穗肥根据田间长势施用,按照“促保结合,以促为主”的原则,促花肥在余叶龄4.0~3.5张叶施用45%复合肥375 kg/hm2,保花肥在余叶龄3~2张叶时施用尿素60 kg/hm2。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茎蘖数达到预定有效穗80%时,按“先轻后重”的原则适度搁田;减数分裂期、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生育后期以提高结实率、粒质量为重点,田间保持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3.4 病虫草害防治

扬粳805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有较好的抗性。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秧田期防治灰飞虱,减轻黑条矮缩病的次生危害;分蘖盛期用苯甲·丙环唑防治纹枯病;生育中后期注意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4 应用前景

近年来,江苏省粳稻生产随着机插秧、直播等种植方式的快速发展,为降低水稻生育后期低温危害的风险,对粳稻品种灌浆速度快、耐迟播等优良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扬粳805全生育期152 d左右,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移栽田从破口至成熟36 d左右,比其他品种早3~5 d,直播田从破口到成熟只有32 d左右,比其他品种早5~7 d,扬粳805 “灌浆快”的特性与淮稻5号相仿,尤其适宜于机插秧、直播等迟播种植方式。江苏省审定的粳稻新品种中优质与抗性矛盾突出[4]。扬粳805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出米率高,整精米率高达74%左右;且稻米具有香味,食味品质较好,优于生产上种植的一般品种。2014年1月在“首届江苏好品种评选活动——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中扬粳805荣获银奖。扬粳805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是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身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参考文献:

[1]王 军,杨 杰,陈志德,等. 水稻香米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08,6(6):1209-1212.

[2]王 军,杨 杰,陈志德,等.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和Stv-bi[J]. 作物学报,2011,37(6):975-981.

[3]张洪程,吴桂成,吴文革,等.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645-2660.

[4]许 明,吉健安,彭汉艮. 江苏省粳稻品种的选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27-129.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