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模式班主任寄语的构建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的构建要遵循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智能组成。多元智能理论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评价观”——多元评价观。班主任寄语是一种书面的学生评价方式,应当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寄语中体现多元评价观。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班主任寄语面向的对象是学生,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着多层次需要。这些需要既有鲜明的群体共性,又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班主任寄语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美国教育家雷夫先生创建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使用一种随学生的成长变化而逐阶攀升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由物质性的奖惩发展到行为性的引导,再由行为性的引导提升到品质性的自我约束。评价的循序渐进体现了评价的有序性与建构性,这对新模式班主任寄语有着重要的启示。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在上述理论的启示下,尝试以开学寄语、期中寄语、期末寄语、每周寄语、专题寄语、互动寄语六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开学寄语基于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抓住新学期每位学生都对个人有新期待的心理,对学生群体寄语,激发学生内心自发的学习动机。期中、期末寄语面向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阶段总结式定性评价。
每周寄语依照学校行事历来以“周”为时间单位的惯例,结合学生群体上一周的综合表现对下一周提出期待,穿插在开学、期中、期末寄语之间,维系了评价的持续性与及时性。
专题寄语,一方面是对学生群体某一时段的共性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引导,解决引起班级管理“破窗效应”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对某项活动表现突出或进步的学生群体进行专题的表扬评价,起正性强化作用。专题寄语体现了评价的针对性。
互动寄语,班主任通过文字与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互动交流。互动方式也可借用现代网络媒体,目的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互动寄语属于过程互动式发展评价,是班主任寄语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新模式班主任寄语的实施及效果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在初中三个学年共六个学期展开研究,主要从实施时间、实施主题、实施内容和实施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策划与实施。
开学寄语展示在开学典礼的班会课之上,班主任要把开学寄语渗透在个人的开学发言中,并打印公布在教室显眼的位置。选择开学寄语主题要紧扣新学期开学的背景,例如,面对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寄语主题《欢迎你加入11班这个大家庭》,寒假后的开学寄语主题《一岁的感悟》,暑假后的寄语主题《这个夏天,我有汗淋淋的收获》等。寄语要对学生群体进行学习行动与思想动员,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全新的角色赋予。同时也可借此机会温馨提示学生注意在校的行为规范和班级文明公约。实践表明,开学寄语能起到把学生从假期状态快速引渡到开学状态的效果。实施关键:寄语要抓住学生新学期内心自发的学习动机;寄语要展示在学生易见之处,起到时刻提醒的效果。
期中寄语写在学期中段测评时,面对学生个体的寄语写在学生评价手册上。面向群体的寄语则应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情况、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和学生身心成长情况做出评价指引。例如,《借你一双慧眼看“粗心”》,把学生在学习上的粗心、忽略关心他人的粗心以及忽视班集体荣誉的粗心现象一并提出,提醒学生在方方面面做有心人。实施的关键之处:寄语内容既要有诊断性又要有建议性,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期末寄语,面向学生个体的寄语也是写在综合评价手册上,面向学生群体的给学生每人都印发一份。寄语要抓住学生放假松懈的心理,从肯定学生群体的进步或出色表现过渡到引导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假期作息时间安排,要把谈话教育的时效延伸到学生的整个假期。寄语要与开学寄语首尾呼应,形成完整的一个学期班主任寄语。
每周寄语,写在每周一早上。用一句话针对学生上周的总体情况,对本周做出预判性的导向性评价。栏目可以设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一角,或设在教室后面的公告栏上,每周在版面上只写一句简练且能够反映班级问题的话语,作为学生本周的进步发展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简练有力的班主任每周寄语能成为学生之间的热门话题,能对班级主旋律起导航作用。每周寄语的难点在于如何拟定一句对问题一针见血的话语,需要班主任反复观察与斟酌。
专题寄语,写在学生群体参加某集体活动或出现某方面问题之时。每逢举办校运会、合唱比赛等集体活动,写一个专题寄语,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感人故事或精彩表现,为成长烙下印记,凝聚人心,发挥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正面影响效应。寄语核心话题一定要紧扣团结合作,发挥集体活动的德育功能。
专题寄语需要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情况,因势利导,调控并激发非正式群体的正能量。
互动寄语,每周一次较为恰当。主要以微日记与周记这两种形式展开。微日记源自当下流行的微博,学生在微日记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记录当天的心情、所见所闻或所思所得。周记则主要包括主题周记与个性周记。这种寄语方式为学生说出真心话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造成学生紧张与不安的问题。同时,也为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腾出了时空。实践发现,互动寄语是最有效的书面教育模式之一。实施关键:一是班主任要创新主题周记的话题素材,二是班主任要在周记本上写下互动的话语,而非评语。
三、新模式班主任寄语的现实意义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在学生的定性评价中融入了发展性评价,评价范畴得以拓展延伸,使得学生评价更加多元化。在评价的内容上,新模式班主任寄语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价值评价上,还有对学生的鼓励、引导等。从评价的时间范畴看,新模式班主任寄语不局限在期中或期末,包含了阶段性总结评价和过程发展性评价上。从评价的对象范畴看,班主任寄语的评价对象既可以是学生群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而传统的班主任寄语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个体。新模式班主任寄语既打破了传统班主任评语受限于时间的困境,把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拓宽到过程性评价,又兼顾了学生群体的共性教育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使班主任书面评价学生的及时性、持续性、针对性得以统一协调。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以学期为周期,以开学寄语、期中寄语、期末寄语搭建了总框架,以每周寄语有序贯穿整个学期,辅以专题寄语,再用互动寄语润滑细化,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等显著特点,打破了传统书面评价零散无序的困境。新模式班主任寄语使书面谈话教育更程序化、立体化,便于一线班主任们借鉴与使用。
新模式班主任寄语是教育谈话的新方式。寄语以书面谈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避免了传统教育谈话中重复低效的一味口头说教,给叛逆期的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去接受指正、批评或劝诫。班主任在书写寄语时开启教育智慧,不断精炼教育语言,促进自身班主任专业化素养的提升。寄语还可以供学生反复翻阅,弥补了口头谈话教育所缺乏的持久性。虽然没有口头语言来得有声有色,文字却能平静隽永、润物无声,亦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参考文献
[1] 翁宗琮.描述性评价视角下班主任评语的分析与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5).
[2] 杨维倩.中学班主任评语的分析与研究——以沈阳市某中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6).
[3] 邢利红.当前高中学生视角下的班主任评语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4] 卢天宇.新模式班主任寄语,开辟无声教育谈话新思路[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6).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