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措施建议

2015-07-29 13:08曹迎莹李歆彤翟金帅
对外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浙江一带一路

曹迎莹 李歆彤 翟金帅

[摘 要]我国正大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载体。浙江省已在6个国家建立了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应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大力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途径,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推动合作区纵深发展,加强对外联动,提高合作区融资能力,促进合作区本土化,将合作区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融合,不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关键词]浙江;“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65-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作为中小企业集群式海外投资的有效载体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海外“承接点”,是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创新和探索。

浙江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一直在全国位列前茅,在境外合作区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探索境外合作区建设模式,有利于形成集群式境外投资平台,有利于创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浙江省在建的3个国家级与3个省级合作区主要分布在东盟和中亚地区,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因此,研究浙江省如何发挥合作区的引领和节点作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开创浙江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研究现状

与其他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相比,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种全新的跨国投资模式,目前可获得的文献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康荣平(2009)认为,中国当前正在尝试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模式创新;从发展看,可以肯定其会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很好的支持平台。余索(2014)分析了由中资企业在境外开发打造成熟的产业园区,作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平台,可以有效地弥补投资经验不足的问题,少走弯路,加快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学者从我国合作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层面进行研究。李计广(2007)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选择应以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且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主体,如纺织服装、机械、轻工等。赵建华(2009)结合浙江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现状指出,要避免出现产业选择过杂的现象。另有一些学者对合作区的发展战略做了研究。Deborah Brautigam和Tang Xiaoyang(2011)调查了中国致力于在非洲建立的一系列官方经济合作区,分析了这些合作区的背景、动机和措施情况,认为在非洲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实验性的发展合作模式。阮刚辉(2014)提出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要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方面积极稳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势而为,推动优势产业到境外集群式发展实现“腾笼换鸟”。

三、浙江省合作区发展现状

目前,浙江省在6个国家建立了6个境外合作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各3个,分别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越南、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尼日利亚。截至2014年9月,6个合作区累计入驻企业121家,引进企业投资额21.25亿美元,其中浙江企业49家,投资额8.6亿美元。合作区完成年度产值销售额10.35亿美元,就业人数为1.09万人,为当地解决就业人数8640人,年度带动出口额7.03亿美元。这些合作区已经成为浙江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与产业集聚的平台。根据产业定位不同,浙江现有的境外合作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越美纺织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在这些园区内行业选择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其主导产业都主要集中在机械、纺织业、制鞋和轻工业等浙江省优势传统行业上。2.以寻求资源、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合作区。如,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家具厂和木材加工厂,就是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成品的资源需求型行业。3.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合作区。即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区,主要由商品贸易展示展览中心,“中国购”电商平台和贝尔格莱德保税物流配送中心构成。

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浙江境外合作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抓住“一带一路”新一轮开放发展先机,开创浙江对外经贸新格局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核心动力是“一带一路”战略,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浙江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将是深度参与建设的受益者。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自主推进的大战略,只有掌握了主动权的地区,才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产生联动效应。为此,浙江应抓住开放先机,开创对外经贸新格局。

(二)抓住“一带一路”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途径,助推浙江突破产业转型升级难题

近年来,浙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经济增长缓慢、诸多问题困扰产业转型升级、受资源要素制约明显。要想破解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转变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提前布局浙江全球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为浙江提供了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的平台,也必将带来大规模的双向贸易投资,方便浙江配置全球资源,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三)抓住“一带一路”落实一批重大项目的机遇,加快浙江对外投资合作步伐

“一带一路”逐渐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建立亚投行,一起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初步估计,每年投资于“一带一路”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若浙江能抓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努力扩大对现有合作区的投资,积极提升省级合作区的规模和档次,在条件成熟的沿线区域申请新的国家级合作区,必将加快浙江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步伐,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endprint

五、推进浙江省境外合作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带一路”是我国2015年经济工作的三大战略之首,浙江在进一步推进合作区的发展时,应主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加大对合作区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交流和合作成果,立足浙江产业发展,针对各合作区不同的发展阶段,积极稳妥地从五个方面推进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促进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一)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策沟通,推动合作区纵深发展

浙江省政府应联合企业积极申报新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主动参与各层次的政策对话以便为现有境外经贸合作区争取更优惠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省内企业投资合作区的国别和产业指导。增强与当地政府的谈判能力,运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合作区融资难的问题,分散投资风险,大力促进合作区发展。积极推进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园区招商工作,努力打造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成为中乌合作典范,逐步提高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园区的规模和层次,深入推进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建设水平。

(二)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道路连通,加强合作区对外联动

在逐步形成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网络覆盖下,浙江应扩大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领域和规模,加快形成国际区域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实现合作区与本土联动、合作区与母国联动、合作区与第三方区域的内外联动。“一带一路”战略所建设的“义新欧”铁路,将助力浙江更好地走向中亚市场,同时也将为沿线的合作区实现对外联动提供巨大便利。乌兹别克斯坦安革连至琶布铁路隧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方承建实现道路连通的重要工程,对鹏盛工业园的辐射效应明显,园区也应在中乌经济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并加强中国与中亚经济联系。商贸物流型园区应发挥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功能,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建立仓储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完善区域营销网络。2014年底中国和泰国签署《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泰铁路对泰国及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将给位于铁路沿线的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贸易畅通,保障合作区投资贸易便利化

浙江要抓住投资便利化和降低投资成本的机遇,充分发挥合作区的先导作用,并以这些已有的经贸合作区为支点,逐步扩展和深入合作区在当地的投资贸易。利用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或组织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双边合作区协定等政府保障机制,明确合作区的法律地位和投资权益,给予入园企业环境和通关便利支持;规避合作区海外风险,使国内企业的海外利益得到更充分的保护,提高现有合作区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必将为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带来新活力,为企业合作发展带来大量新商机,位于东盟地区的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应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园区投资规模,促进贸易互补发展,为入园企业带来更多优惠。

(四)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流通,提高合作区融资能力

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浙江应引导合作区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抓住流通成本降低的时机,助推浙江省内优势产业集群式“走出去”,提高入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正在自动地发生转型与升级,即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而合作区是资本输出的新模式,合作区的发展壮大,同样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增强合作区的融资能力。浙江省应为处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区争取“国家丝路基金”的有力支持,降低企业在海外融资的困难,保护入园企业的海外利益。

(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促进合作区本土化

在“一带一路”加强国别文化、教育、卫生、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影响下,浙江应促进合作区适时缩小文化差异,克服文化“水土不服”。鹏盛工业园位于“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应趁中乌共同谱写丝绸之路文明发展新篇章的东风,加快合作区本土化经营步伐;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浙江省应推动鹏盛工业园提升为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使其成为中乌两国深化合作、加快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不吃夹生饭,不多缴学费”,帮助入园企业尽快适应所在国的法律、文化,在文化差异基础上求同存异。加强跨文化培训,加强合作区同当地民众的友好交流,促进合作区建设、开发及经营本土化,为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索.中国企业境外产业园区开发的实践及体会[J].经济特区,2014(1).

[2]李计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模式选择[J].中国评论,2007(3).

[3]赵建华.浙江境外经贸合作区现状分析[J].浙江统计,2009(12).

[4]Deborah Brautigam,Tang Xiaoyang,African Shenzhen: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J].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2011(1).

[5]阮刚辉.境外经贸合作区要融入“一带一路”[J].浙江经济,2014(7).

[6]“一带一路”为浙江发展境外合作区带来重大机遇[EB/OL].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1/13/t20150113_4325210.shtml.

[7]“一带一路”扩影响提内需 利好五大产业[EB/OL].http://www.p5w.net/stock/market/dpfx/201412/t20141217_879465.htm.

(责任编辑:张彤彤)endprint

猜你喜欢
浙江一带一路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