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崇
【摘要】在当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造性能力研究和应用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高校创造性能力应用内涵的理解入手,从课程体系建设、素质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多个环节对当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问题查找,结合问题,文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创造性能力前提下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策略。
【关键词】高校 创造性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8-02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世界许多知名的高校都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高校发展战略之一,创造性能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目前,创造性能力理论越来越多的被学界和广大高校所接受,基于创造性能力理论所提出的创造性能力模型为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激励、开发、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一套完整的策略,未来必将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基于创造性能力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一、基于创造性能力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解和时代要求
创造性能力理论是在19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最早在他的著作《测量创造性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来的。麦克利兰认为,个体所处的条件和行为方式的特点是能影响到个人学习的成绩的,创造性能力能够真正为个人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一个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该书中,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他认为,人的创造性能力就像一座冰山一样,山的上面主要包含了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外在的,山的下面主要包含个性、动机等等方面(详见图1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通过这一冰山模型可以看出,人的创造性能力被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越往下,包含的能力就越不容易被发现和挖掘出来,也就是说由上到下的过程,随着深度的不同,能力激发越困难。通过这一理论延伸和应用,学者们逐步将其引用到高校教育学领域,于是这一理论为高校教育中研究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路径。虽然目前创造性能力理论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必将成为高校培养人才质量衡量的一个重要管理标准。
图1 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
在2014年召开的第13次院士大会上,国家已经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品德和能力方面都十分突出,同时,还需要有广泛的国际视野。由这一时代要求可以看出,所谓新形势下基于创造性能力理论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就是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研究功底,还需要有十分强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等都应该与时代相适应。
二、当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创新精神”的集体误读
在部分高校还存在一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只关注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可能导致孩子没出息,这些老旧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积极的心理态度,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持,导致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够,探索进取精神不足,质疑怀疑精神不饱满等现象出现。
2.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创新品德”的漠视和偏见
开展好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工作,能发挥好其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目前,有些高校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全面发展的观念和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功能认识还不深入。在思想认识上一定的局限,导致高校没有将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上升到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去理解,这样的落后观念,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按照正常的社会道德准则来要求,为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重重的障碍。
三、基于创造性能力视角下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1.要把创造性能力理论作为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加以深入发展
在前文论述到的冰山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外在的创造性能力来看,主要表现在一个学生的教育过程和培训过程中,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发展和提高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从内在的创造性能力来看,主要表现在一个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积极改变自己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由此不难以看出,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要注意到所谓冰山模型中所讲的外在的创造性能力,也要注意到内在的创造性能力,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2.加强高校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的结合,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
在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要抓紧这一有利机会,积极推进与地方相关科研院所、一些重要的国有大型企业的全方位合作,通过合作,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完备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体系。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建设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研力量优势,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手,进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个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要实施差异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模式,做到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科学
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对不同种类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做到保持原则性的同时,又要兼顾灵活性。要鼓励高校生以产出各种表征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为主,以提升自身物理理论水平与物理实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
参考文献:
[1] 陈森,吴平,赵雪丹,邱宏,黄筱玲.普通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 大学物理实验. 2012(06)
[2] 李培根.让学生自由发展——也谈教育的目的[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