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王吴水库溢洪道消能工试验研究

2015-07-28 06:06徐运海郝晓辉何文龙
山东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试验研究溢洪道

徐运海,郝晓辉,何文龙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东明黄河河务局,山东 东明 274500)

高密市王吴水库溢洪道消能工试验研究

徐运海1,郝晓辉1,何文龙2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东明黄河河务局,山东 东明 274500)

【摘要】王吴水库溢洪道控制段分为西、东溢洪闸两部分,两闸之间为一台地。模型试验中将溢洪道调整为二级消能,即恢复西闸后一级消力池,二级消力池水平段延长5m,并延长中心导流墙,泄槽增设横比降。水工模型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措施水流流态得到明显改善,消能效率增加。

【关键词】王吴水库;溢洪道;消能工;试验研究

王吴水库位于高密市柏城镇褚家王吴村南的胶河中上游,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和水电站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水产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王吴水库溢洪道位于副坝左侧,由进口渠、控制段、泄槽段、消能段和出水渠5部分组成。控制段分为西溢洪闸和东溢洪闸2部分,2个溢洪闸之间为一台地,二者于桩号0+105处交汇。

1 初步设计消能方案

王吴水库溢洪道消能工选用底流消能型式。溢洪道东、西溢洪闸闸室各设置 3孔闸,东闸闸底板高程46.5m,堰顶高程47.0m;西闸闸底板顶高程为48.0m。闸室布置在0+000~0+019.5段,消力池位于0+360~0+396段,设计水平段长21m,池深2.0m,水平段上游设1∶4的斜坡,宽度为40m。泄槽采用梯形断面,底宽由33m渐变至50.5m,并在桩号0+100处与东闸泄槽汇合,汇合后泄槽底宽101m。泄槽左岸0+144~0+270段平面上呈圆弧状,转弯半径131m,转角49°;右岸0+ 050~0+210段平面上呈圆弧状,转弯半径221m,转角49.6°。泄槽宽由桩号0+100的101m渐变至桩号0+270的40.0m,桩号0+270以下等宽。

2 试验研究模型及内容

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模型,试验范围为溢洪道整体,试验模型几何比尺1∶40,正态。水位采用水位测针测量,流量采用矩形薄壁堰测量,流速采用多功能智能流速仪测量;脉动压力采用中国水科院的DJ800型多功能监测系统测量。

试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溢洪道水闸及泄槽的过流能力,提供水流流态及消能情况、渲泄各标准洪水时水流流态;提供泄槽和出水渠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消力池底板及边墙的脉动压力试验,确定池底合理的排水型式;通过试验,确定消力池最佳位置、型式、尺寸等。提供水闸不同开度、水位的水位流量关系,以便管理单位调度使用。

3 原消能方案试验成果

设计采用一级消能,消力池位于0+360~0+ 396段。试验表明,20年一遇洪水(P=5%)时,由于泄槽段折冲水流的影响,进入消力池的主流偏向右岸,池内左侧产生回流,消力池内水跃不对称,消力池进池最大流速为8.25m/s,出池最大底流速为5.26m/s;水跃长度左岸34m,右岸44m。试验得知,消力池水平段长度不足,水流不能很好地在池内进行掺混、消能,消能不充分。

30年一遇洪水(P=3.33%)时,消力池进池流速9.44m/s;出池最大底流速为5.19m/s;水跃长度分别为左岸38.6m,右岸42m。消能工设计为30年一遇设计标准,由于东、西溢洪闸两股水流在泄槽段交互作用,进入消力池上游直线段后,折冲水流强度减弱,进池断面流速分布较均匀,消能不充分,消力池水平段长度依然不足。

50年一遇洪水(P=2%)消能试验时,消力池进池流速8.27m/s;出池最大底流速为4.38m/s;此工况下由于流量加大,水深增高,水流在泄槽段左右摇摆不定,进入消力池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消能效果不明显。

4 消能工方案优化及研究

4.1消能工优化措施

1)消能工采用二级消能,包括恢复西溢洪闸原闸后一级消力池,位于桩号0+19.5~0+040之间,池深1.5m,池长20.5m。

2)二级消力池水平段长度增加5m,即消力池位于0+360~0+401段,水平段长26m,其余不变。

3)为调整水流流态,减小水流折冲,将泄槽段轴线上的中间导墙向下游延长至桩号0+210处,末端导墙高1.2m,0+210处导墙宽1m。将泄槽分为左、右槽两部分,桩号0+210以上各行其道。

增加左、右槽槽底横向坡,右侧槽底(桩号0+ 070~0+210)抬高1.0m,左侧槽底(桩号0+100~ 0+193)原设计高程不变,上游连接段自然过渡至桩号0+055,下游连接段自然过渡至0+250;左槽右侧槽底(桩号0+070~0+210)抬高0.7m,左侧槽底(桩号0+100~0+193)原设计高程不变,上游连接段自然过渡至桩号0+055,下游连接段自然过渡至0+250。

4.2优化方案试验成果

1)闸后一级消力池。西溢洪闸闸后消力池消能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水流条件,水流能量降低,流态良好,基本消除了原设计方案中出现的折冲水流、回流等不良流态。在20年、30年和5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闸后消力池的消能效率分别为41%、41%以及33%,消能效果较好。调整后,一、二级消力池工作情况见图1、2。

2)二级消力池。消力池加长后,水流流态有所改善。对于20年一遇设计洪水,进入消力池的水流分布较均匀,平均流速为8.82m/s,与原设计方案比较,8.25m/s相差不大,但明显减小了原设计方案中消力池左侧的回流区。

消能段消力池消能效果良好。泄槽段水流流态的改善,也使得消力池进池水流较均匀,消力池左右岸两侧的漩涡水流明显减小。20年一遇洪水时,消力池消能效率为37%;30年一遇洪水时,消力池消能效率为38%;50年一遇洪水时消力池消能效率为21%。

50年一遇洪水时泄槽最大水深4.62m,较原设计方案的6.63m降低2m;增设横向坡降,减少了溢洪道左右岸水面的高差,使得水面线趋于平稳;保证了消能效果的正常发挥。

图1 一级消力池工作情况

图2 二级消力池工作情况

5 结语

对原设计消能方案进行优化,并采用模型试验验证,试验表明,采用二级消能工后,消能效果显著提升。延长中间导流墙的长度及增加横比降较为合理。当溢洪道下泄中、小流量洪水时,导流墙两侧水流互不影响,保证了水流平顺。当溢洪道下泄大流量洪水时,槽内水流漫过导流墙,但一部分水流仍受到导流墙的“导流”和“阻挡”作用,从而改善了导流墙两侧的水流条件,使得弯道水流的环流作用减弱,泄槽凹、凸岸水流不均匀的现象较原设计方案减弱很多。

(责任编辑 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2-0037-02

收稿日期:2014-12-25

作者简介:徐运海(1963—),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试验研究溢洪道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面板堆石坝坝身溢洪道应力变形及安全稳定分析
水工建筑物
——河岸溢洪道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单电机调节无级变速器试验研究
加筋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弯槽段冰塞形成临界条件的试验研究
控制棒驱动机构传动件耐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