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走进学生的语文课堂

2015-07-28 14:41赵彩红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748101
学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凡卡语文课堂作业

赵彩红 (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 748101)

让兴趣走进学生的语文课堂

赵彩红
(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 748101)

怎样才能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此进行探究,以期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天地,使得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使他们变苦学、厌学、死学为好学、活学、易学、会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对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教《海上日出》这一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是否目睹一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去进行一次航海旅游,好吗?”接着我配乐朗读课文。在课文朗读时,我先出示一幅幅图,这样制造一种出海的情景,学生边听,边读,边看图幅,在“惊奇”之中进行一次神奇的旅游,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素质教育定位了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教师在教学中应能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听、去做、去悟,最后达到“会学”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关注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关键,前提是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一位我国著名教育家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教师用一颗爱心去感染、感动、感化教育对象,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和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自己学习的主阵地,真正做“课堂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无疑就会成为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让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一些有利于学习的书刊,让他们去阅读,去说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感知读书的愉悦,以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一些语文知识,出一些语文趣味题,揭示语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从而鼓励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鼓励他们探索汉语学习的奥秘,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作业,设计学生乐于做的作业,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挑战。

首先,突出趣味性。学生写作业,主要依赖自觉性来完成,而这种自觉性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因此,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活化作业的内容,使其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有这样的作业,你愿意当一名“医生”吗?请给下面的这道题“治病”,要求分析“病因”,开出改正的“处方”,提出预防该病的“措施”,这样的作业不仅纠正了学生在计算中犯错误,同时有效地挖掘了童心、童趣,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情真意切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重视实践性。在设计作业时,将相关内容充实于生活实践之中,使作业成为学生看得见的现实。比如,周末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虽然母亲与学生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但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妈妈却无从下笔,更不知要些什么,这时,我会让学生回家好好观察母亲的手,看看母亲写满沧桑的脸,再细数母亲每天为家里、为我们做的事,然后把这些学生自己观察和看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感情饱满、触摸现实的好作文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现实的好习惯。

再次,增强整合性。设计作业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达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这种形式,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消除了写作业的乏味性,让学生感到写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能力也从中得以提高。

三、以创新求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求异,培养创新思想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抓住能撞击出学生智慧火花的环节,鼓励学生把解决问题与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设想,让学生跳出定义的圈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因势利导,培养想象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凡卡的遭遇令人同情,文章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最后交待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那么,课文进行到这儿,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这之后的故事,然后写一篇小作文。这样,既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去指导学生的学习,用兴趣去培养学生的习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源头活水,展示出真正的语文魅力。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凡卡语文课堂作业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