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2015-07-28 07:32◎毓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凤林丁肇中技术能手

◎毓 晴



职教园地

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毓 晴

被称为“金手天焊”的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高凤林。

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提及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航天工程,几乎无人不晓,它们无一例外地与一个人产生了关联,他就是被称为“金手天焊”的高凤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1980年,高凤林从技校毕业后,走进了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从事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焊接工作。

为了练好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基本功,年轻的高凤林在闪闪焊光中度过了无数个昼夜,并且一度出现了一些其他人无法理解的“怪异行为”: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杯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由于某些焊件表面温度高约几百摄氏度,他的双手被烤得发干甚至发焦,手上的水泡更是“此起彼伏”。至今,他的双手仍有因烤伤留下的疤痕。

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高凤林凭借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焊接出了第一个大喷管。未曾想,大喷管在经过X光检测时却显示,焊缝有200多处裂纹。但是,经过从材料性能、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排查,在高层技术分析会上,高凤林面对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底气十足地说:200多处裂纹是假裂纹!最终,经过200倍显微镜下的剖切试验,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台大喷管也由此成功送上了试车台,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提升。

这件事让高凤林名噪一时,但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未停止,相关的创新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为实施大型氢氧发动机稳定燃烧装置的研制生产开辟了新路;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工艺难题,提高工作效率5倍以上……

提及自己职业生涯中诸多的辉煌时刻,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点名,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始终令高凤林难以忘记。

2006年11月的一天,高凤林突然接到了领导的电话:“丁肇中先生的秘书打来电话,说丁老有一个项目遇到困难,请你出面去协助解决。”后来,高凤林才了解到,丁肇中先生领导的是由世界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之前已经请过两拨国内外顶级的专家、技术人员协助解决,但都无果而终。高凤林立刻到现场展开了基础性调研考证,并听取了之前两个方案的详细分析,他认为按照传统的控制方法,这两个方案都已无可挑剔,但对这种特殊结构,却存在重大隐患。随后,他向项目组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最终获得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

后来,丁肇中的秘书再次打来电话:“现在马上要进行项目实施阶段,丁老准备委托你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的实施……”临危受命却能力挽狂澜,高凤林带给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

高凤林技艺高超,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多套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说:“诱惑还是比较巨大的,你说谁能不心动,都是人。”妻子也劝他,说“给房子给车,你去呗”,但高凤林最后还是拒绝了。“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高凤林在指导学生进行焊接工作。

高凤林还将传道授业、培养新人作为自己的另一项重要使命,他所倡导的“师带徒”“一带一”,所创造的“焊接”育人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2011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命名的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至今他已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5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名、航天技术能手1名。每年理论、实操授课120多课时,听众、学员上千人次。2015年,高凤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行动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

猜你喜欢
凤林丁肇中技术能手
丁肇中三问三不知
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高凤林:为工匠代言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丁肇中的“不知道”
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带好一个团队
人 物
丁肇中的“不知道”
机械维修专业“技术能手”的培养与评定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