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的几个技巧

2015-07-25 16:04陈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文言文课文

陈艳

今年湖北省语文高考卷将改用全国卷。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对古诗文的考察依然是重点。从高考文言文的出题角度来看,21分的分值中,考核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题目就占了15分,足见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重要性。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普遍不是特别高,加上古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离我们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掌握基本的古诗文知识,以便今后能自觉完成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接受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受到情感陶冶,学习古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接下来,我就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1.巧妙的导语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如果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整堂课的气氛就会比较活跃。一篇难懂的文言文,如果教师的导语够精彩,会一下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逍遥游》的时候,我先给大家讲几个有关庄子的小故事。例如庄周梦蝶、曳尾涂中、鼓盆而歌等等,让大家觉得庄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那些道理也是简单和朴素的。庄子的很多想法正好符合了现在学生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得学生对庄子特别的感兴趣也特别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他的奇异想法,于是,再给学生引出《逍遥游》的时候,学生就不觉得难懂和难以接受,并且纷纷以讲故事的形式讲出了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在讲《赤壁赋》时,联系苏轼的人生,从有名的东坡肉的来历开始,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再讲述苏轼在23岁考中制科第一,学生不禁对这位北宋的文学家产生无限的敬佩之情。但就是这样年轻有为的苏轼却在今后的仕途中坎坷不断,遭遇了乌台诗案,差点丢命,就在他这次人生重大贬谪的境遇中,他没有消沉,而是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写下了《赤壁赋》。那么,他会在这篇文章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会表达什么内容和思想呢?这些带有人物传记式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也让学生对作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深情范读以激趣

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对于文言文,我们要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景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朗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可以有课前的范读和学完后同学们的诵读。可以请同学们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由老师亲自范读。我认为由老师亲自范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方面这是教师亲自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朗诵的特长,把自己对文章的情感注入到朗诵中,亲自范读对学生更有感染力。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我先深情范读,文章开头是李密对个人身世的悲叹,从小没有双亲的照顾,只有祖母与他相依为命,因此读的时候语气低沉、缓慢,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时候就能设想情景,感受李密早年时的命途多舛以及与祖母的深情。由于文章本身写得深情感人,读来让人声泪俱下。因此,我的范读可以迅速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从而体会作者忠孝不能两全、进退两难的境地。加上文言文本身语言简练,骈散结合,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读出来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还能大大提高大家背诵的效率。于是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的热情非常高,非常投入。最后,再请几位同学单独诵读,不仅给了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也带动了全部同学的读书热情。很快,同学们就能将这篇文言文全篇背诵默写了。

3.补充故事创设意境

在讲解古诗文时,适当地穿插补充相关的诗歌和逸闻趣事,不仅能够增强说服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达到增添情趣和渲染气氛的作用,令文言文教学化艰深为浅显。例如讲解李密的《陈情表》时,可以讲结草衔环、戏彩娱亲、芦衣顺母等成语典故。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学生们补充了相关的成语,更给他们提供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三得。讲授《归去来兮辞》,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授《阿房宫赋》,补充“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历史记载。讲授《琵琶行》时,可以给学生讲白居易少年成名的故事,激发他们向优秀努力的动力。讲授《兰亭集序》时,可以给学生讲东床快婿的故事,让学生一下子就可以记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形象。讲授《过秦论》时,可以结合当时的战国背景,给大家讲讲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小故事,不仅介绍了课文的故事背景,还给大家补充了相关的历史常识,对于课文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了解背景后,学生对于里面提到的国家和事件就思路清晰,并且更有兴趣。更对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白起、廉颇、李牧等有了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对文言文的兴趣。也更能深刻理解秦国灭亡的悲惨教训。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补充“辛弃疾的英雄事迹”材料;他单枪匹马的闯入金人的营帐,抓回了张安国。一个武功高强、机智果敢并且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学习辛弃疾的词时,学生会饱含着崇敬之情来学习这位爱国词人的作品,也更能理解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激愤!在讲《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时,先给大家补充归有光的生活背景,由于归有光的母亲早年去世,使得归有光对老宅子有极深的情感,后来归有光的妻子也在这里与归有光度过了一段非常甜蜜的时光,可以说这个宅子是归有光情感的寄托,因而能在平淡的文字叙述中流露出动人肺腑的深情。学生自然就能理解“唐宋派”这种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作品风格。这些小故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章创设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个性化阅读,尝试“妙说”历史

启发学生对古诗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思考,从个性化和新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对大阅读的理解也是有很多好处。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教师正好以课文为契机,以文章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一点也正好符合新《课标》要求。例如讲授《诗经?卫风?氓》时,可就此文对高中生情感进行一次教育,采用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谈谈对此文主人公的看法,进而谈谈他们是怎样认识爱情的,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并且得出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优秀是婚姻幸福的秘诀等结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然一旦沉迷就很难摆脱。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学生肯定会对焦仲卿的孝顺有不同看法,尤其是男生和女生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在爱情和亲情发生强烈碰撞时,我们该做出如何的选择,才能让两大感情的天平保持平衡。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体会父母的一篇苦心。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陶渊明是否该归隐田园,也可借此举办一个辩论赛。这样,文言文的效用才算发挥到了极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解读,不仅让他们对文本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更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起到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5.质疑探究,教学相长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先入为主的理解,对课文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参为辅助资料,很少会有新鲜的想法。但如果启发得当,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往往会对课文有个性化的解读。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有利条件,继续探索课文背后的内涵,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逍遥游》时,教参上的理解是庄子所认为的逍遥状态是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学生就会提出,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庄子认同的逍遥状态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那么这种逍遥依然是不自由的,还是会凭借天地和六气,这样就与教参的说法有违背之处了。课后,我又多方查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庄子心中的逍遥是顺应天地万物,一旦顺应了就会达到一种无所依赖和绝对自由的状态,如同庖丁顺应了牛骨架的生理结构,能够用一把刀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游走于骨架之间,在解牛的过程中如同在跳舞,这就是一种逍遥的状态。这样一解释,学生顿时就明白了。正是由于师生互动,使得我也对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6.借助媒体 ,丰富课堂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搜集大量资料,充分运用影视、音频等,在视觉、听觉上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比如,我们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放电影《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剧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印象。再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教学中,可以播放《好汉歌》以及电视心中有数《水浒》的剧情,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百单八将的英雄豪气和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反抗精神。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即时展开辩论赛,如此一来不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让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也就渴望得到课本外更丰富的知识,再不愿意等着教师灌输知识来做井底之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到渠成的就提高了。

7.自导自演,加深理解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故事性很强的古诗文近几年来入选的特别多,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孔雀东南飞》《鸿门宴》等。可以让学生就古诗文中讲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不但增强了参与表演学生的自信,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鸿门宴》中“樊哙闯帐”这一节内容,让学生自己推荐演员来完成樊哙的表演,再由各小组同学板书展示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课堂表演,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远远超过单纯从课本上得到的认识,所以学生对课本剧的自编自导自演尤为重要,不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从不同层面增强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自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化文言文为写作素材

我们所学的古诗文其实都是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素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有意识的积累课文素材,不仅使得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加深,并且也让作文有话可说,有据可依。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可以将课文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运用到作文中去,也可以将苏轼的乐观豁达的事迹灵活运用,还可以联系梁衡的散文《来生嫁给苏轼》,感受人物的魅力。在学《苏武传》时,可以把苏武这种坚贞不屈,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崇高精神运用到作文中去。在学习《方山子传》时,可以把方山子这种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精神追求写进作文中去。合理引用文言文作为素材,会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展现学生较强学习功底和灵活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古诗文的好处,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参考资料:

赵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