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速射频消融术后心脏创伤后综合征报道1例

2015-07-25 05:17周纬吴立荣周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心包导联胸痛

周纬 吴立荣 周博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心脏创伤后综合征[1](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PCIS)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损伤后出现的以心包、胸膜和肺实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该综合征最初用来描述由于心脏手术,心脏外伤和急性心肌梗死后迟发的心包炎症。但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进展,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该综合征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报道。其中导管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的日益增多,为了及时进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应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现报告局灶性左房顶部房速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年,再发20天”就诊。

入院时查体:体温36.9℃,脉搏117次/min,血压120/70 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但该患者有异性蛋白过敏史。入院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谱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入院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4 h总心搏124084次,房早28985次,伴1170阵短阵房速。房速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检查提示:aVL导联P波于等电位线,II、III、aVF 导联P波正向,V1导联P波正向。见图1。

初步判定为左房房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左心房附壁血栓,于2014年7月20日行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2],十极环肺电极标测后提示为左房顶部局灶性房速。予以冷盐水灌注大头温控模式35W,43℃下15 s后房速终止,巩固放电80 s后,反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心房程序化刺激后,房速未再诱发,亦未见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术后常规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

2 结 果

术后4 h患者感心前区明显疼痛,疼痛呈烧灼样,疼痛与呼吸无明显相关性,无放射痛。动态监测生命征均无明显改变,急查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脏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次日仍感胸痛,疼痛性质较前加重,伴发热,查体:体温38.3℃;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2.3×109/L,血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为42.22 mg/L(参考范围0.00~8.00 mg/L),CTnT升高,为0.57 ng/mL(参考范围0.000~0.054 ng/mL),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导联ST段抬高,T波改变。见图2。

完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心肌活动度减低,心底部探寻到1.5 cm液性暗区,肺部CT提示:1.双下肺渗出灶;2.双侧胸腔积液并双下肺膨胀不全;术后第3日患者胸痛症状加剧,伴发快速性房扑心律。见图3。

进一步完善肺动脉CTA检查及冠脉CAG检查,未提示肺栓塞及心梗情况[3]。给予吗啡及胺碘酮对症止痛及控制心室率处理后半小时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自觉症状较前缓解。拟诊断为射频消融所致的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PCIS)并继予以对症处理,2周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至正常范围。超声提示心包积液基本吸收,复查胸片示:双侧胸腔仍见少量积液。出院3月后定期随访,患者无胸痛、发热,复查时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已完全吸收,心电图未见异常。见图3。

3 讨 论

PCIS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53年,目前该综合征仍然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之前报道发生率为10~50%。但随着广泛开展的心脏早期再灌注治疗及心脏非甾体消炎药的投放,此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是否为心脏手术操作对心脏的损伤导致血液渗出至心包亦或是射频的能量间接刺激心包导致心包反应。有研究检测到该类综合征患者心包及胸腔积液中存在有抗心肌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据此提出了心脏损伤后释放相应抗原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促发了一系列的炎症,发热等免疫反应[4]。消融所介导的相关PCIS在相关文献记录中无明确的定义,一般指的是接受导管消融手术治疗后1周左右出现的以胸痛,发热,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血象白细胞升高及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也有文献报道了该类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标准及次要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为胸痛,低热,及出现心包积液和(或)是胸腔积液,次要标准为接受心脏手术1周以上,血象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的升高以及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符合两项主要诊断标准及一项次要诊断标准就可诊断该综合征。治疗方面,PCIS目前无特殊的治疗方式,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如有胸痛情况可在排除气胸,肺栓塞,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危险因素后予以对症止痛处理,发热患者可给予非甾体消炎类药物,针对心包积液或者是胸腔积液的患者可予以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预防上曾有学者对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并未减少PCIS的发生率,故现仍未找到针对该类综合征的相应预防措施。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和了解,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误诊及漏诊。

参考文献

[1] Khan AH. Percarditis of myocardial injury syndromes.Clin Cardiol ,2004,15:67-72.

[2] Miller RH,Horneffer PJ,Gardner TJ,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the postpericardiotomy syndrome: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urgery.Am Heart J,2001,116:1323-1329.

[3] Bajaj BPS,Evans KE,Thomas P.Postpericaridiotomy syndrome following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transvenous pacing.Postgrad Med J,2006,75:357-358.

[4] Shrivastava R,Venkatesh S, Pavlovich B,et al. Immunological analysis of pieural fluid in posy-cardiac injury syndrome.Postgrad Med J,2002,78:362-363.

猜你喜欢
心包导联胸痛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有些胸痛会猝死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