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阳 王红霞
(商务部政研室)
做好“三个结合”拓宽稳增长促平衡新渠道
沈丹阳王红霞
(商务部政研室)
2015年商务工作面临着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巨大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意味着,我们在千方百计稳增长的同时,还面临着促平衡的更高要求。做好内贸与外贸结合、贸易与投资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这“三个结合”,既有利于创造新常态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又有利于实现以上“四个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连接和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渠道主要有四条,即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早期,这四条渠道相互隔离,关联度很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这四条渠道之间互联互通逐步加深,相互结合日益紧密。
一是内贸与外贸的结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2003年商务部成立,结束了我国内外贸管理长期分割的状态,为内外贸进一步融合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了缓解外需下滑的影响,很多外贸企业加快国内市场的开拓步伐,借助展会等各种平台,加快与内贸企业的对接。一些自主经营的内贸企业,利用自身的营销渠道优势,为进口消费品和出口商品内销打通渠道。同时,国内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努力构建自己的全球采购、配货和营销网络,在国际市场发现需求、组织货源、引领生产、开展营销。如苏宁电器通过收购日本乐购仕,加快推进海外布局。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内外贸的一体化。在传统外贸出口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据估算,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约2 500亿美元。阿里巴巴提出“买全球卖全球”、“网上丝绸之路”等构想,其跨境平台“速卖通”年成交额约80亿美元;1号店进口食品和母婴用品的销售额达12亿元,2014年预计将超过25亿元。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物流、保险、仓储等服务企业走出去。
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内外贸结合的典型。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可以在义乌市场直接下单,以在线批发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的网络直销。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品种类超过200多万种,外贸占比在65%~85%之间,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企业驻义乌代表处达3 500多家。
从未来趋势看,内外贸结合的新空间将更多体现在消费类商品的进口方面。2013年,我国消费品进口约1 200亿美元,仅占进口总额的6.2%。而美国是26.5%、德国20.6%、日本18.4%。消费品进口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1%,远未达到冲击国内市场的程度。目前,国内市场对进口消费品需求很大,2014前三季度消费品累计进口1 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对进口消费品的旺盛需求,推动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国内流通渠道将进口商品作为吸引顾客、提升经营业绩的新亮点。现在,进口化妆品一线品牌对国内大型商场吸引女性消费者的贡献度超过50%。华润万家旗下以进口产品为特色的精品超市的全国门店总数达到40家,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二是贸易和投资的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关联度一直比较高,吸收外资的规模、结构变化,会直接反映到进出口上,一直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1996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外贸比重一直在46%以上,2006年达到59%的最高点。近年来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对货物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现。2015年,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如果能有所增长,就会对外贸增长有所贡献。如果我们能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就既有利于扩大进出口,又能带动外贸转型升级。比如,通过对外资开放环保、检测、维修等服务领域,有利于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水平的服务,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增长。
对外贸易对走出去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我国贸易导向型对外投资比重较大。近些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拉动了我国对很多新兴市场双边贸易的发展。截至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批发和零售业占1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30%。从投资主体数量看,批发和零售位列首位,占境内投资者的38%。这说明贸易企业是我国进行对外投资最活跃的群体,这些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代表处和商业存在,为国内企业进出口活动提供服务。
走出去将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高铁、电力、通讯、工程机械、汽车、商用飞机等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日益凸显,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带动国内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的潜能还会不断释放出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十七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引进来对走出去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显现,我国装备走出去是较典型的例子。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大型装备制造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和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模仿、学习、消化、再创造,技术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大型成套装备的出口大国,大型成套装备在走出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如何通过走出去推动引进来,似乎尚未破题。深圳市在这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深圳参与境外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约占境外投资主体的13%。在政府支持引导下,有不少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再把境外资金引进国内,或者通过境外并购引进人才和技术,如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就是通过并购美国公司,获得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提高这些高端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实际上,来自香港和其他自由港的许多境外投资,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再往回投资的。
总体看,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的关联还不够强,甚至存在明显脱节。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但对外投资存量仅占我国对外投资总存量的6.4%。这说明,我国引进来的外溢效应尚未有效体现在走出去上,而走出去获取先进要素的能力不强,对提升引进来水平的作用同样不显著。
从国内外形势看,实现2015年商务各项预期目标压力很大,必须从创新工作方式上挖掘潜能。做好“三个结合”,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套路,突破业务局限,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内外贸、双向投资跨界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催生更多新的增长点,拓宽稳增长促平衡新渠道。做好“三个结合”,应抓住几个关键结合点,以点带面推进。
一是通过内外贸结合促消费。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内外接轨的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推动进出口清费减负,疏通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企业整合国内流通和进口渠道,开展国外品牌经营代理,将优质外贸商品销在国内,丰富国内商品种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培育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推进在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内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扩大商品出口;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促进内向型和外向型商协会的对接,强化商协会在内外贸融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中的促进功能。
二是发挥走出去的贸易促进作用。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通过支持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和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材料、产品、技术、服务等出口;鼓励轻工、机械、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优势企业对外投资设厂,带动相关产品出口;通过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技术和生产线等并购,提高引进先进要素的能力;发挥好境外经贸合作区作用,促进过剩产能和成熟技术装备输出。
三是实现对外贸易与吸收外资有效互动。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发挥外资作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作用,带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国内设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四是营造适宜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依托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优势,架设“网上丝绸之路”,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目标。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在通关、结汇、退税、物流等方面存在的障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逐步推动解决,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网上进出口的主要通道。
五是培育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跨国经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国跨国公司,带动中国商品、资金、服务等协同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六是加强风险防控,消除监管真空。内外贸、双向投资间的跨界发展和融合,对传统监管理念和方式带来新的挑战。有关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消除管理真空。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既要促进,又要适当加以引导和规范,避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我国即将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有关部门应合力防范资本流动中的逃税、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