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15-07-24 17:29丛智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读书教育教师

丛智芳

◎为什么读书

读书是人类最具后天习得性的行为之一。有时候,阅读困难重重,不是有好多人说不喜欢读书,读不下去吗?甚至,读书看起来并没有想象得那样有用。法国有一位作家叫夏尔·丹其格,他写了一本书叫《为什么读书》,从一个诗人、作家的角度,列举了几十条“为什么读书”的理由——为了发现自我而读书,为了被言说而读书,为了不令逝者长眠而读书,只因爱而读书,为了憎恨而读书,为了自我反驳而读书,为了学习而读书,为了自我安慰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为了知道阅读并不能改善什么而读书,为了我们之间津津有味的读书乐趣而读书……这成为他读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理由恐怕也说出了普通读者的心声。

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是普通读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读者,我们离书更近,对书的需求更迫切。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呢?

我可以列举出更多的条目,来阐述读书的意义:

比如,读书是破解教育难题,提升教师文化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读书是实现教师教育启蒙和文化自觉,走向幸福人生的需要;比如读书是校长、教师的标志,是学校的希望;读书是校长、教师淡泊心境、远离浮躁的必然选择;读书可以使人富有思想,完成精神成长;读书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我只说具体的感受。

单从教育类书籍阅读来看,你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从实践角度,读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学角度对教育的论述,读周国平从哲学角度的《周国平论教育》,读李泽厚从美学角度论教育……视角是不一样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你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读洛克的《教育漫话》、读卢梭的《爱弥儿》、读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会发现思考方向各异,观点却有交织;你读《中国古代教育史》、读《外国教育史》,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会看到一条清晰的教育发展历史:诞生、成长、壮大、反复、迷茫,以及它们从哪里来,将走向哪里去……宽视角的阅读,不仅让你看到百川奔腾的气势,也能让你找到百川归流的方向;大视野的阅读,不仅让你油然而生“望洋兴叹”的千古感慨,也能让你自觉发出“什么是教育”的哲学追问,从而完成教育启蒙,开启文化自觉,实现从他觉走向自觉的跨越性蜕变。

现在有一个词语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那就是“全科”一词。基础教育越来越呼唤全科教师,人们看重的,不仅是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更是他对学生的影响:一个语文教师,对植物学非常精通;一个数学教师,熟谙儿童文学;音乐教师会写优美的诗歌,美术教师能在运动场上奔跑,体育教师有丰厚的历史学养……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示范!推进儿童阅读再也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学校越来越呼唤全科阅读,所有学科的教师都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你听数学老师讲“克与千克”,引导学生阅读《古代的称》,相机给学生讲:“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正出自于此”;讲“公倍数与公约数”,请学生阅读《韩信点兵》,思考韩信是怎么算出这队士兵最少多少人的。这样的课堂格调是不一样的,给学生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对教育的认知,对教学的理解,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实现不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怎样拥有这样的文化素养呢?读书,读书,再读书,应该是正道通途。

◎读什么书

这又是个老话题。许多人致力于“校长书屋”、“教师书屋”的建设,从教育到人文到学科,推荐几百本、上千本的书。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也都在思考用怎样的书来支撑教师文化结构的重组。我们列举了100部校长教师阅读参考书目,其中有基础阅读书目30本,拓展阅读书目70本,类别是教育类和人文类,学科类交给学校自主选择。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这可以视为对“读好书”的一种秉持。

我想有两个人的观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是季羡林先生的。

冯友兰说,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类书都是应该精读的。

季羡林说,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

所谓阅读的品位、深度、广度,尽在其中了。

◎怎样读书

这涉及读书方法问题。从古代的朱子读书法、得意忘言法,到近代的“我注六经”法、批注法、记诵法、涵咏法,乃至于浏览、精读、略读、泛读、跳读等方法,不胜枚举。

我说我的两个观点:热情是最合理的方法!去功利是最有效的方法!

前一个观点不作解释,也无须解释。对后一个观点,我想引用王阳明的话来说。王阳明曾用种树来比方立志用功。他说:“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这句话比方读书也未尝不可。

猜你喜欢
读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