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周文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地方高校要想在转型的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核心的问题就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首先要改变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后需要拓展实验、实践基地,将高校与企业相对接,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动手能力;转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4-00137-02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ransforming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 To be in a leading posi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its students' ability for purpose that its students can be favored in talent market.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improve teachers' level and chang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eachers, finally, it should develop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bases and establish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solve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course of it change to be a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ability; transformatio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的内在需求。我国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高校的转型已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地方高校不具备国家重点大学或部属高校吸引优秀尖端人才的条件,不能一味沿袭学术型大学的办学传统,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将自己招收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1]。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的文化,让学生能在学校的实践环节中找到企业的影子,充分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在回到实践中去,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由于地方高校以前的培养方式的局限性,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家都比较迷茫,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教育都是停留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也习惯了这一套做法,既得利益部门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利益,如何将学校和老师的旧观念改变过来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从多方面下手才能将问题得以解决。
1 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因为大部分地方高校招收的学生都是中等类型的,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对于985高校的学生要薄弱很多,他们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也没有重点高校的学生强,一旦理论的深度过高,学生感觉难以掌握课程内容时,他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的现象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很好学,常常找老师问问题,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学生都成了老油条,他不但不向老师提问,相反,就算老师找他问问题,他也懒得回答。其中本质的原因是,在大一大二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基础性的课程没有学好,由于自己基础差,没有深度钻研进去,到了大三大四只能是听天书,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听讲了。在地方高校转型后,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就不应该采用985高校的教材,而应该是寻找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教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是老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刚刚踏进大学校门之时,就必须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一方面可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钻到专业理论的学习中,避免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误区,认为大一的时间就是用来缓冲高中阶段的紧张生活的,可以暂时休息放松,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没有那种学习的积极性和紧张性。
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转型,首先要将教师的观念转型,因为不同模式的课程,需要不同教师去承担教学,导致部分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次,新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与知识,需要教师更新的知识体系或适应新的教学方法[2]。因此,在转型实施前,应加大宣传与沟通,促进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来自师范类专业,他们直接从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到高校工作,没有任何的企业工作背景与经历,讲授的知识都是书本内容,不能很好地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的知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师资的提高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地方高校必须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支持老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将老师有计划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另外,目前高校转型还缺少政策上的激励支持,高校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主要看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的项目等,“转型”是事关师生大事,学校要有与之匹配的职称评定与评价指标体系。转型过程中,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等的改革,劳动强度大,课外准备工作量多。把这些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项目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他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论文而放弃实际项目的开发,相反,如果学校能够出台不同政策鼓励教师研发实际项目,教师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之中,有了这些项目做依托,学生将会从这些项目中受益,动手能力也将会自然得到提高。
3 拓展实验、实践基地,与企业相对接
高校转型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将一部分理论课时减少,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实践课时的增加将对现有实验场地提出极大的挑战。转型要开设大量的实践、实训课程,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的实验场地是严重不足的[3]。实践教学的难度比理论教学更大。很多地方院校没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模式,没有固定的实践企业基地、老师们基本缺少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缺少研发的实际场地。转型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地方高校应当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流程构建知识体系和实训环境,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制度,提高实训实习课时,延长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系部管理,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制度,到企业招聘兼职教师等。除了正常教学时间外,鼓励学生利用每个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每个地方高校可以与学校周边的工矿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议,既可以将学生放在他们工厂实习,做毕业论文,同时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资源将一部分的课题带回学校进行设计。这种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得到锻炼,动手能力将会极大的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转型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方高校在转型提升过程中面临着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想实现地方高校改革的华丽转身,地方高校既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转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阻隔与壁垒,促进利益主体之间有效联合,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认同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 中国高教研究,2014,(6):93-94
[2] 贾东荣. 省属本科院校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山东高等教育,2014,(4):86-89
[3] 杨宝春.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建设与区域发展之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J]. 山东高等教育,2014,(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