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

2015-07-24 10:32原琳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原琳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度的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我国,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处境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也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由此而生。本文分析了当代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干预机制

一、引言

自我国高校教育实行统一收费制度以来,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又加剧了这种情况。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种,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归结起来主要为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所谓的经济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足以供养大学生的学业,而所谓的精神贫困则是指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大学生。我国一直都有贫困大学生资助计划,然而这些经济上的帮助杯水车薪,并且只关注他们的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心理层面的帮助。从这方面来看,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通过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的建设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自我认同感低

在贫困大学生中,缺乏自信是最突出的一种个人特征。究其根源可以发现,贫困大学生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问题。自我认同感受到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双重因素的影响,从内部原因来看,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外貌等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于是在自我估量时将自身素质归为劣势,造成自我认同感低;从外部原因来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而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同时外界的评价能够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特别是负面的评价,会使贫困大学生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2.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群体中建立自信的基础,然而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合群”的现象,他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沉默寡言,对群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并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接触。在面对外界的歧视、嘲讽、孤立等恶意的伤害时,往往采取自我封闭的形式保护自己;而别人的一些无心之举在他们眼里会被放大。过于敏感让他们饱受精神的折磨,并逐渐形成一种对社会及周围人群的扭曲认知。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在主观上有参与人际交往活动的愿望,但是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们最终只是封存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体验孤独与痛苦。

3.攻击性与脆弱性共存

许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而这种脆弱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一种表现是对别人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或者害怕自己被别人讨厌;另一种表现则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在面对外界的善意或恶意时一律采取拒绝的态度,并保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别人的一个很小的行为也可能引起他们的怒火,进而以激烈的形式与之对抗。

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机制建设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认识自我是改变自我的第一步,因此,要想使贫困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重建自我认知。从贫困生方面来看,他们要做的是自我反思,对自我做一个客观的评估,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将优点放大,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能够获得外界的肯定,进而改变自卑的心理,建立自信。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应该给予大学贫困生更多的包容、鼓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要对他们的缺点不吝批评,以帮助他们建立客观的自我认知。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贫困大学生中,很多人的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并且在错误价值观的支配下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而偏激的、错误的价值导向不仅可能毁掉一个人的前途,而且还会给社会造成危害,著名的马加爵杀人案就是一个残酷的例子,由此可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为此,学校要成为主要帮助力量,通过开通相关课程的方式加强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对积极进取的贫困大学生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从而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对自我的反馈。因此,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要从外部环境入手,确切地说是从建立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为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对有交际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并在周围环境中倡导和谐友爱的交往风气,使贫困生感受到人性关怀的力量,从而敞开心扉,真正融入群体中来。

4.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脆弱与挫折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就很容易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贫困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而学校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将贫穷当作一种人生财富,并鼓励学生顽强拼搏,遇到挫折时首先做的是自我激励而不是怀疑自己。通过这种方式,使贫困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四、结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属于教育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在当今的历史环境下,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以上论述来看,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重建自我,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

【参考文献】

[1]李丽霞.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帮助模式的探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1).

[2]毛晓华.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 湖北社会科学,2011(06).

[3]郑学勤,黎琳.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4]谢念湘,赵金波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J].学术交流,2011(10).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